免得遇上坏孩子找事儿,或是被带成纨绔子弟。
毕竟现在不是农家人了,养出懂事又有能力的世家子弟可非朝夕之事。
就算是攀附着吴家的楚怀忠,也要到孙子这一辈才能养出世家子弟。
他那两个儿子也要从小习武,以武入兵部才有机会闯出前程。
所以,家中孩子还小而他们的孩子还未出生,他们就已经在考虑这种问题了。
就连兄弟几个,也是探讨过这种问题的。
他们几家从村子里来到京城,先前不出门、不结交、不应酬也罢了。
不过是生活环境好些,日子其实还是和以前没啥差别。
以后可就不一样了,他们身为读书人当然也会看得长远。
在城西南这一带住着,孩子们除了启蒙班以外,可以送去秦家私塾读书。
以后搬到了城东,还是在自家读吧。
为此,她在格局总图上就已经标示出了书楼旁边有座书堂,用来做课室。
将文家安置在对面,读书、上课也方便。
目前总格局和方向是这么定着了,具体还看工匠那边出图纸。
工匠出的图纸就是根据实际地皮形状、面积来的了。
下午,唐简睡醒来时,知道楚默云又在写话本子。
以前他每天的任务都是读书、备考,现在则是赶话本子。
一部寒门崛起的故事,会有楚家的影子但更多的还是采用了考生们当中了解的一些情况。
楚默云考前未与其他考生认识,考后却是多次结交,认识了很多考生的。
有农家来的,也有各地世家子弟,更多的其实还是寒门士子。
寒门士子想要重振门第或是出人头地,都只有科举一条路。
心怀抱负还是怀才不遇,拼的都是这条路。
楚默云这两年也看过一些话本,也知道唐简写的那些细纲框架,对写话本并不是没有经验。
这个故事他是自己构思的,并没有直接找唐简拿细纲。
大考的压力卸下后,换个心境就是灵思如泉、下笔有神。
唐简躺了会儿才因为打呵欠而惊动了楚默云。
楚默云连忙放下笔,走了过来。
熟悉而默契的生活模式,俩人随意地说着家常。
……
他们在家又歇了一天,第三天赶早继续出东门,在城外与墨池先生会合,一起去到东郊镇。
再回东郊镇就不会做多余的事情了。
客栈小院、软轿都安排好了。
在东郊镇待了两天,第三天下午再回来京城。
赶在天黑之前又将去过一回的那两座宅子给重新堆满。
“好了,明天休息,后天还有四座大宅填满,月底再去华青镇一趟就行了。”
墨池先生也似松了一口气,感激地看着唐简。
虽然唐简一直没说到底有多少粮食,他们也是估算着跑了一趟又一趟。
可这么多粮放出来后,竟然还有,也就意味着整个夏天都不用发愁。
只要南边的稻子收上来,他已经各地粮产丰富之地安排了人手,直接收上来一批。
再加上唐妹妹肯定也会有秋粮出来,到时三州之地几十万百姓是饿不着了。
他一直没有在粮行事投入过多少,现在知道各地有粮行的好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