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是大家手里头已经各各攒了些大小绣品,想要去探探价,再买些绣布和绣线回来。
到京城这么长时间了,洗护用品作坊也是才开不久,主力仍然是小姑娘们。
其他人重点还是带娃、做针线活儿。
这针线活儿也就是家里人的衣裳、帮唐简这边完成的小衣裳,之后重点就是绣品了。
有人拿绣绷,有的有绣架。
攒了货当然就想出货啦。
唐简曾想过要将家里人的绣品,统一调配任务,完成之后送到福星阁,做成座屏、桌屏什么的来卖钱。
但她到京城之后一边安胎、一边也有太多事情要忙。
有时候想法太多、事儿太多,忙着忙着就给忘了。
这时候听说大家要卖绣品,她当时就愣了愣。
只是有些不太好开口,因为她要的绣品,定然得有她的特色。
现在大家的绣品都是各凭本事绣的自己擅长的东西。
她们擅长的不一定就是她想要的。
但她们肯定不能独自在市井冒头。
之前出去也就是坐在马车里,满城里逛了一大圈,大致明白了京城的格局和他们所有的方向而已。
大家并没有像真正的京城人那样,随意地走在街头,随意地去逛那些店铺。
去城西本来没有什么,任何地方的西边都不如东家尊贵,也不是有钱人聚居之地。
活跃在西边的三教九流更多,铺子价位低很多,所卖之物也更物美价廉一些,或者说便宜货更多。
同样的,便宜货的质量和档次也会低不少。
不可能与城东的货一模一样。
拿到城西来卖低价,成本搁在那里、价值当然也不可能一样。
但什么生活圈子的人就会主要活跃在什么样的圈子里。
和门当户对,有着本质的意思。
到不是说城西就一定都是穷困人家。
只是说市井小户人家、做工的、跑小买卖的、小摊贩这类的人会多一些。
像他们的宅子就在西南方向。
同在西边的也有街对面的国子监告老的老夫子,也有出了四品城守的秦家。
只不过城东那边则多是非富即贵、权势冲天的人家也不少。
大家只想着就在家附近的城西一带走走,也不怕走丢。
不行让岳北安排个护卫跟着,就更安全了。
这样她们就可以将绣品拿去找一家绣庄做长期交道也好。
毕竟都是举家搬来京城,多少年都要住在这里的。
早些适应这里的环境和生活方式,才是她们要正视的事情。
话是这样说没错,但……
唐简最后还是缓缓地开了口,想到了一个折中的办法。
“不知道有多少绣品呢,不如先拿来我看看,不只是要看针线绣艺,也要看绣布的。”
“绣布料子如何,绣品大小和绣的花色、花样子,都决定了卖价的。”
“不过大家有心想要卖绣品,这个就好办了。”
“正好干货暂时不方便做起来,你们不如替我赶一批绣品吧。”
“不知道现在绣些花开富贵、锦堂春、喜鹊登梅这样的富贵吉祥的绣品,要多少时间?”
“二丫,我们可没见过什么牡丹,也就是以前绣庄会有这样的图挂出来,让我们学着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