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了,这天气不好晒干货呢,若要赶货,怕是只能烧地龙了,把厅上腾空了烘着。”
“晒干货还早着呢,灶架都还没打好,还有做红薯粉的装备。”
邱老太太忙笑着解释。
哪有说做就做呢,准备不齐得等呢。
不过二丫说得对,如今再晒干货不过是找个事儿来做罢了,这都是小赚头了呢。
她们也不是嫌赚头小,而是不再为那几个子儿贴补家用而辛苦,意义就不一样了。
“那就不着急,先把炕烧起来吧,夏天里砌的炕还没烧过呢,看看好不好用。”
唐简又将话题转到了烧炕上。
她自己怕冷,就觉得大家也都会冷,就怕把家里老小给冻着了。
她忘了,大家是北地来的,除了不适应南边的潮湿,其实这天气于大家真不算太冷。
屋里烧着火炉了,有的屋里还有炭炉,不方便搁铜炭炉的多半都有火炉还有汤婆子。
书楼那边的铜炭炉都添到两个了,小子们白天在那里读书,夜里就回各家去睡觉了。
兄弟们或是叔侄挤在一处炕上,被窝里再搁着汤婆子,也能好睡。
张小柏现在每天也会去隔壁小宅的书轩,那里早就烧炕烘炕呢。
他们三个读书人每天都在那里读书,不浪费烘炕的机会。
其他人就都聚在厅上,并没有待在各自屋里,方便烤火,说说话也热闹。
只是唐简又开始操心各家不烧炕的问题了。
最后老太太们才答应,今晚就先烧试试。
今天确实比昨天又冷了不少,她们刚出来这里确实感觉到明显的低温了。
唐简见她们终于决定烧炕了,这才放心地回东院去。
若是烧了炕觉着热,那是另外一回事儿。
她身为带着大家远来京城的当家主事之人,在生活上是一定要照顾好大家的。
听说她这些天要读医书,大家也没跟过来打扰她,更没有提要听她弹琴的事儿。
趁着这空闲,唐简继续解决剩下的病例。
周管家分了几批给各处送了红糖姜汤,刚才出门的众人,也是先喝上了姜汤驱寒的。
终于,周管家亲自端着一只小陶罐到东院来了。
“主子,各处的姜汤都安排上了,你们这里反而是最后送的。”
“还有课室那边孩子们也都送上了,给文家的也有,书楼那边也都有。”
周管家知道唐简和楚默云重视文家,因而还特地提了一句,好让他们安心。
“南边的冬天湿寒之气太重,寒气闷在身体里不容易出来,容易患病。”
“拖久了形成寒疾、风湿、老寒腿什么的,总是难过些。”
“熬姜汤虽不能当药喝,但驱寒、除湿总是好用。”
“上回我就提过这事儿,不过也没每天都喝。”
“这几天的天气越发寒湿,不能忽略了。”
“毕竟这驱寒汤成本便宜、老少皆宜,若真是谁冻病了,吃药就贵多了。”
唐简不咸不淡地提醒着,周管家听得差点冒出冷汗。
当家主母以前确实提过熬姜汤,不过是下雨时,天晴就没熬了。
他以为往各院送了火炉、炭炉,就用不上姜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