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来酿酒的赚头不错,罗家要不要去京城酿酒?我们有铺子,可以做一个酒庄专门卖酒。”
不提怎么安置罗家的手艺,不提镇上的铺子,也不提可以助罗家去县城营生,直接就提到了京城。
原先想着带张家和邱家去就行了。
至于唐家可去可不去,唐家人口少、年纪小,在村子里有安置就可以了。
大哥也凭自己的本事做了管事,无需她再做多余的事情。
罗家这边原本是想着安置手艺就行,但……
回来路上一时感怀便想了很多,就想到了京城里那三间铺子的规划问题。
其实罗家人手多开作坊是最好的,就像邱家那样。
但若现在实际情况受到限制了,就要错开类似操作,尽量将成本减少、便捷提高。
楚家和邱家的干豆皮作坊供应了整个东阳州和南华州。
也集两州的黄豆产量足以供应他们的需求。
再加一间作坊不成问题,但若增加的是另一种相似干货的产量,铺货量不会少。
就算比不上干豆皮的铺货量,数量也不会少。
而在整个大夏王朝三十余州,东家定然早有规划。
一家作坊供应多少地方的货,才够合理而不出现缺货的情况。
目前干豆皮的生意是稳住了。
突然增加干豆笋会否影响干豆皮的销量?黄豆的产量是否供应得上?
若因他们而使黄豆缺市、行市上涨,对其他日常需求的百姓是不公平的。
也会影响百姓生计。
之前东家有说过,他的人会尽量扩散到各地去收黄豆回来。
就算增加一点成本,也不要影响就近的行情。
如今干豆皮的手艺已掌握在东家手中,大大缩减了他的出货成本。
在运输上增加的一点成本,自然不算什么。
干货本来就是薄利多销的买卖。
唐简这时候要拿出干豆笋的手艺,也是因为他们要去京城了。
红薯粉只有下半年的赚头,罗家上半年是闲置的。
现在罗家想酿酒,她自然而然就想到了另一个可能性。
酿酒只卖给福全酒楼,目前囤货供应整个纪阳县福全酒楼已足够,再增加几家酿酒也可。
但……
一座县城便可宽敞、繁华,一座京城的消费量不是成倍增长?
她攥着手艺不能外泄,急缺的是自家可信任的人手。
带着罗家这么多人手去京城开一家酒庄,就算以后不卖葡萄酒也会是一笔不小的赚头。
京城一家福全酒楼、一家她与东家合伙的吃住娱乐一条龙的生意,这酒的需求量不是很大么。
这么想着,她心里也有期待。
不过以为要回镇上才能与她家读书人商量,没想到他们在这里就先谈起来了。
她也就顺势说了自己的想法。
罗家人都听愣住了,看着她回不过神来。
楚默云的腿疾在康复中,是罗家人最欣慰的事情,都希望他能赶上今年的院试,回到科举的正路上。
但是去京城?
啥时候的事儿?
不是在说开作坊、酿酒手艺吗?
咋个说到去京城开酒庄了?
他们在京城有铺子?
他们啥时候在京城有铺子了?
两个舅爷爷甚至目光有些茫然,脑子里一团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