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月的时间发生了很多的事情,但也没有什么事情。
对于姜云志来说,他每天的生活可以用两点一线来形容。
家和军器监。
就在所有人几乎都习惯了这种生活,甚至是几乎忘记了战争即将到来的时候,战争它真的来了。
李世民站在点将台上,看着下面威严以待的将士们,心潮澎湃。
“将士们!”
“两年,两年了!”
“朕不知道有谁还记得两年前的渭水,朕与将士们在渭水共同迎战突厥大军!”
“从秦,到汉,到魏晋,再到我们,历史先贤告诉我们,草原的那群狼学不会恭顺!”
“先贤苏子卿曾言:南越杀汉使者,屠为九郡;宛王杀汉使者,头悬北阙;朝鲜杀汉使者,即时诛灭!”
“朕就在这长安,期待着你们的凯旋!”
“让他们知道我们汉人的血性!让他们学会恭顺!让我们的子孙后代永不再受战乱之苦!”
“陛下圣明!”将士们的声音直破天际,似乎震得天上的云都有些畏惧,缓缓地散开来。
“大军,开拔!”
在姜云志看来,李世民的战前动员会开的有些失败。
不是说李世民的演讲能力不行,也不说他的稿子打动人心,而是因为声音太小了,稍微往后一点就听不到了。
当然了,对于就站在点将台下的姜云志来说还是听的很清楚的。
姜云志身着明光铠,骑在乌骓马上,走在近七万大军的正中间,旁边就是李靖、李勣和柴绍。
七万人,和一场战争比起来这个数量好像不多,但实际上并非如此。
战争从来都不是什么一蹴而就的事情,它不仅需要长达两个月甚至是更久的时间去准备,在开始的时候也从来都不是直接开始的。
其实,早在两个月前李世民把这事儿敲定下来的时候,战争就已然开始了。
想龙武军这种常备军早就已经到达朔方了,他们的任务是开路,防止在路上有什么心怀不轨的人设伏,也是给粮草和辎重的运输确保安全。
第二步就到了那句老话了: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一批一批从国库以及各地调集的粮草早早的就以边关为目的地出发了,早的甚至是在一个月之前就已经到达了边关。
粮草到达了,那就得有人看守,如果没有人看守的话,突厥来一次突袭岂不是成了资敌了?
因此,在征兵的同时,一批又一批的士兵早在一个月前就开始陆陆续续的出发前往边关了,带队的都是各军的副将。
比如李道宗所率领的西路大军,副将张宝相早就带着人在灵州等着了。
唯有两路军队不太一样,那就是卫孝杰和薛万彻。
这两人的任务有些特殊,路途也较远,所以他们不仅出发的时间早,准备的时间也更早一些。
“这应该是你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次随军出征吧?渭水那次不算,那次挺多算是临时把你拉出来了。”
柴绍一边操控着缰绳,一边跟姜云志说着。
之前他和姜云志在聊天的时候听姜云志谈起过渭水那天的事情,所以才会有这番对话。
“算是吧。”姜云志点了点头,
渭水那次的确是不能算,他虽然早有准备,但也可以说是毫无准备。
在颉利到达渭水之前他一直都被关在弘义宫里,直到当天才被李世民给拽出来应对,只能说是早有准备,但却是被赶鸭子上架。
“有没有什么不适应的感觉?”柴绍笑着问道,他觉得挺有意思的。
以前的姜云志对于这些不明实际情况的人来说完全就是一个早熟的孩子,虽然不能说时那种面面俱到的人,但却也极少犯错误,犯也只是犯些小错误。
因此,柴绍觉得挺有意思的。
“这才刚出发,哪来那么多的不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