么样的一种活法,才是世俗人生的最高境界呢?李忠发在罗盖全
馈赠他的三本书中,找到答案:舍弃七情六欲,斩断儿女情长。吃斋念佛,修行道行。渡己渡人便是福,普度众生即是缘。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李忠发想着自己已
经步入不惑之年,对自己的人生规划,应该有个定夺。做出入道士空门,应该算不上什么仕途。甚至还要背着不尽孝道的忤逆子
的骂名,深居简出。李忠发在做出选择前,不是没有被诸多问题煎熬过。
何为孝道?李忠发不是不知道。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
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综上所述,李忠发臆想父母都健在。自己经常回来
探望,丰衣足食,以示慰之。病自己侧倒茶喂饭,精心照料。死,侧厚葬,披麻戴孝。日后,经常祭奠,以慰亡灵。如此这般,
孝道而已也!
李忠发认为,所有这些,自己都能做到。至于自己送走父母,往后余生,孤独终老。有道士、真人为伍,李忠发试想一下,自
己还不算是鳏寡孤独。娶妻生子,妻儿老小,一辈子活着,人为鱼肉,我为刀俎生他何为?娶妻洞房花烛,轰轰烈烈,满庭喜色
。一旦红杏出墙,绿帽子戴得结结实实。悔不当初,颜面何在?无后为大,何须光宗耀祖。
李忠发想来想去,
(本章未完,请翻页)
还是一心去了空门。心静、神灵、贯通,修行自己,宽度别人,大度自己。世俗纷争,事不关己。任凭人世
间妖魔鬼怪作乱,我行我道,你走你路,道不同不相为谋也!来到天灵寺的“雅轩观”。早起晨练,晚睡担水浇菜。自食其力,
是雅轩观道士座右铭。严寒酷暑,道士们秧瓜种草。插秧种麦,一年四季种什么庄家,吃什么粮。如此这般,不亦乐乎。
再说了,现在的和尚、道士、尼姑,哪里来的那么多清规斋律。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早成为他们破斋理由。无论是天灵
寺,和尚雅轩观,或者说尼姑庵。僧尼共饮,道尼同欢的镜头,隔三差五出现在人们眼帘。再说了,现在的出家人,有几人种地
担水。施主捐款,足够他们挥霍。开豪车,住宾馆,下饭店。僧尼老道除了珍贵场合,顶礼以示告诫。其实,也不过是为了增加
仪式感,而故弄玄虚。
僧不僧,道不道,尼不尼,大喇嘛背后也有侍女伺候。社会在变,人在变,佛门、空门都在变。随潮流而动,牵一发动全身是
自然规律,于侍女僧尼老道的不检点毫无干系。唯有李忠发以书本为指导,以雅轩观为实践之地,循序渐进。似呼对自己入道亦
道,有所领悟。耳听青山绿水、溪流淙淙流过。眼观云山雾海,犬牙交错的悬崖峭壁间,鸟鸣兽吼。给李忠发的一阵感觉:仿佛
置身于大自然的荒坡野坂。
没有人来打搅他,除了他父母以外。以外父母不死心啦!试图以逼迫李忠发还清他们的洛杉矶购房款为由,和李忠发经常通电
话。当然,借口还是要房款为主。要不然父母已经和他约法三章,到死父子情,母子情一刀两断,彼此老死不相往来。尽管协议
书上写得明明确确,但说是说,一气之下的举动,每一个人都会做到。事后静下心来,没有一个人会割舍儿女情长。
可怜天下父母心,李忠发父母以要李忠发还他们的洛杉矶购房款为由,找出借口,打听李忠发在雅轩观的具体情况。儿行千里
母担忧,母行千里而不愁。父母嘴狠心不狠,心慈手软是割舍不断的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