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这石叟,一般人可能没听说过,但是在关注铜器的圈子里,可谓大名鼎鼎。
石叟的身世和来历几乎无籍可查,史书上也只有不多的文字。他是明后期的一名僧人,善造铜佛像,铜炉,而制造时,对铜质要求极高,一般要经过反复冶炼,是红铜(又称紫铜)冶炼的一流高手。而在铸造铜器时,尤其擅长嵌银丝的手法。
石叟之名,石叟作品的紫铜冶炼技术世界一绝。明宣德炉用的是暹罗国(现泰国)进贡的风磨铜,经过十二炼后没有一点杂质。石叟完全继承了风磨铜冶炼方法,这是世界范围的冶炼技术进步,也是石叟作品的奥秘所在。石叟所制铜器无不温润而有光彩。其次,石叟作品造型美观。他的作品吸收了工艺品的诸多优点,构思巧妙,独具匠心,自然流畅,给人一种美的感觉和无限的遐想。第三个特点是绘画与雕塑完美结合。所见石叟作品一般都先在铜体上绘画,而后挑槽并嵌银丝。即先在铜器上挑槽,后卧银丝,组成不同图案,并将银丝嵌入槽中,使所嵌银丝与铜器表面相平,工艺难度极深。石叟落款同样极具特点。当然不在于其人,而在于所造的铜器,甚至,和宣德铜器齐名。
而且最为关键的是,此人并没有传艺后人,所以作品那是很稀少很珍贵,大英博物馆就收藏有石叟的铜佛、铜香炉,而且称其为“华夏古代最伟大的艺术家”。
石叟是一个神秘而又牛逼的人。当然了,石叟的作品和“石叟款”是两码事,清早期已有不少“石叟款”的铜器,做工规整,精致典雅,但是和真正的石叟铜器还是有差距的。
杨伟见这尊关公铜像制器的技艺风采和艺术品位极高,又看到嵌银丝的“石叟款”,一时之间觉得很可能遇到真品,所以十分惊讶。
但是,陆轩经过审视,关公铜像上却并未出现宝光,按说,哪怕是一件清代的仿品,有如此高的仿制技术,也是会出现宝光的,但是没有。
同时,而有关铜像的鉴定性感觉也是不见分毫,脑中一片空白。
这说明什么?
“这不是石叟的真品,也不是有年份的仿品,这是一件制成时间不长的工艺品。”综合宝光和直觉出现的规律,陆轩终于开口,缓缓说道。
“我实在是看不出什么问题来。如果说真的是现代的工艺品,那简直是石叟重生啊!”杨伟嘀咕道。
“走吧,先去卫生间,回头问问老板。”陆轩沉吟了一会儿之后说道。
如果是在之前,杨伟是肯定不会相信陆轩的论断的,因为他几乎就已经认定了这尊关公铜像就是石叟的作品。但是如今的陆轩,已经开始让他仰视,而且从未走眼,所以听了陆轩的话,他又产生了怀疑。
半信半疑是很痛苦的一件事情,尤其是对一个痴迷古玩的人。回到方桌前,杨伟一直在琢磨这事儿。好容易吃完了,等到要走的时候,小燕子又提出来要去k歌,“你们先小坐一会儿,我和陆轩去结账。”说罢,杨伟拉起陆轩就又走进了店内。
“让服务员过来就是了,你俩搞什么?”小燕子冲着两人的背影喊了一句。“让他们去吧。”林雯雯抿嘴一笑,心想可能是杨伟有事儿不方便当着两人的面儿说。
走进店来,杨伟拉住一个服务员问老板在不在,“喏,在那边换香呢!”服务员伸手一指。
可真是巧了,关公铜像前面黑陶香炉里的香点完了,老板正在把新的三根线香插进香炉。
老板是一个面容瘦削的中年汉子,打扮得干净利索,还带着一副黑框眼镜,看起来真不像烧烤店的老板,倒像是一个书生。
“老板,忙着呢?正准备结账呢,看到您这尊武财神了,真漂亮啊!”杨伟直接走上前,递给老板一根烟。
“谢谢,不会。”老板刚点上了香,微微推手婉拒了杨伟,“嗯,这铜像我摆了三个月了,摆上之后,生意就特别好。两位吃得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