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不比往年,毕竟都已经是新世纪了,弃婴还是比较少见的。不像八九十年代,一到集市都能碰到好几个丢在肉摊边上的婴儿。
用纸箱装或者用旧衣服垫着,扔案板上“嗯啊”大哭,至于为什么非得扔肉摊子上,或许是认为能买的起肉的条件总归要好一些罢。
摊点上的老板正常做生意,也算是见怪不怪,然后旁边围着一大群人大声指责,就是没人领走。
开玩笑!那时候多难啊!自家的都养不过来呢!
谁家要能混个温饱那都是过得相当不错的!又有谁平白去捡个小孩子的?那不是给自己找罪受吗?
当然,事无绝对也有例外!李文冬的妻子叶小丽不也是捡来的?还是在七十年代末,那时候穷吧、难吧?还不是照样带回家。
再往上数几轮,他曾祖父那个时候也就是战争年代,那会儿多苦,他奶奶不就是捡来做童养媳的。
也不能说捡,按他爷爷的说法是买来的,豪富之家嘛,买个把人有难度吗?可奶奶执意说是捡的,哎!奶奶心中有怨念啊!
出生在五六十年代的那一代人,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虽没有经历硝烟战火,但他们却没有真正享受过生活。
当时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我国的生活水平处在极为低劣的状态。
前面提到过,w省的一些农村地理环境差农田稀少,加上遭受自然灾害,生活上得不到保障,便一路乞讨流落他乡。
李文冬所在的j县是g省南边的小县城,名副其实的鱼米之乡。
奶奶见到当时年幼的张桂芬也就是他的母亲面黄肌瘦晕倒在家门口,便心生慈爱收留在家。
与那些乞讨的同乡施舍干粮后询问得知,张桂芬父母早已在饥荒中饿死在家乡,家中也没有兄弟姐妹,带他出来的是他的大伯一家人和一个小叔。
看到身世可怜的张桂芬又念及自己,奶奶不由悲从中来,抱着她大哭不已。后来便留她在李家成了李文冬的母亲,算是二代童养媳。
找到她的大伯与小叔也同样把他们留在李家村,由当时身为李家村村长、李文冬的爷爷做主给了两间房,并分了田地。
他爷爷走的早,奶奶也在得知李立去世后伤心离世;母亲张桂芬极大可能在他出车祸后会失去生存的意念。
从奶奶到他母亲张桂芬,他李家的两代儿媳都是善良的女人,也是命苦的女人,同是童养媳的两人同样遭受了丧夫丧子的悲惨命运。
为何到了他李文冬的老婆这一辈,就会变得那么冷血?
其实也不能这样讲,叶小丽的内心其实还是善良的,只是自私掩盖住了内心的善良而已!
同样作为弃婴的她被收养,在养父母那里可能过得不是那么很好,至少她是这么认为的。
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上有哥哥、下有弟弟,或许在她心里,认为自己没有被重视,永远得不到真正的父慈母爱。
这一想法慢慢滋生,直到结婚时养父母扣下他们结婚的6000块彩礼钱,才最终爆发。她当着所有亲朋好友的面,宣布断绝父女关系,老死不相往来!
这一决定让老叶家丢尽了脸面,也打了李文冬一个措手不及,别人会怎么看,都以为是他教唆的呢!
他岳父气得直想破口大骂,可实在理亏,加上叶小丽哥哥也要结婚,正好差6000块彩礼钱,这不正好补漏。
也是实在想不出办法,该借的都借了一遍,唯有打上了这个主意。
错就错在他们并没有与叶小丽事先沟通,只是想当然的认为懂事乖巧的小女儿会理解父母的苦衷,犯了主观主义错误!
关系说断就断,不带半点含糊!
大舅哥后来跑货运挣了钱,带着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