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UU小说网>历史军事>关山屹月> 第335章 石元孙返宋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35章 石元孙返宋(2 / 3)

在战场上身死报国,被蕃绑俘获,缚押放还,令国家蒙羞,不杀不足以厉边臣!”

侍御史刘湜上奏道:“石元孙一介败军之将,失军辱命,甘被贼擒。朝廷一旦贷而不诛,此事过后,边军效仿,人人惜身。关键的时候,还有哪个肯为国家用命!”好几个附和刘湜的道:“上国之将,战败之后,不能一死报答君王,被蕃人绳索捆缚,囚车押送,羞辱太过,堂堂大国的颜面何存!”

除了这些劝杀的外,私底下还有一小撮反对诛杀石元孙的声音,说话便道:“口里面慷慨激昂的人,自认为读过几本圣贤的书籍,动辄以最高的标格去要求别人,自己却忘了基本的人性。兵败之后便慨然赴死,并没有想象得那么容易。

圣贤之书,也是从基本的人性开始讲起,从不一味的要求道德。不然的话,从古至今那些舍生忘死的人,数量也不该那么少,也不值得大肆传颂了。”

还有人道:“这些坐谈论道的人,出行有家将随从跟随保护,在家有丫鬟仆役伏侍,坐轿人抬,上马人护,有几个真正到过战场,又有几个身临过绝境。大多数人,管住自己不去贪贿,能收心律已就不错了,偏偏在生死抉择的时候,对别人的要求极其严格。

更何况三川口之战,石元孙等人的情形,与黄德和那厮不一样。石元孙等厮杀的时候,未尝没有不拼尽全力。被俘之后,也并没有为夏人效半点的力。倘若这样也仍旧被杀,实在是有些太不近人情!”

还有个同情边将的道:“据我的观察,武将里面,要求一定将石元孙处斩的不多。一心想要石元孙死的,大多是文臣。之所以能有这种情形,我心里想:这些主张处死石元孙的,一辈子也不会上战场,他们的子孙都学文,根本也用不着去厮杀,没有被蕃人俘获的风险。

反倒是武将一见情势不好,不肯死战就投降了,让那些蕃子杀进来,他们以及他们的子孙,就遭了殃了,这种情形,是他们万万不愿意有的。为了自己的安全着想,这些人也要求武将必须要力战到死,只要活着被俘虏了,就是个罪过。

说句不好听的话:武将死了,掉几滴泪,换几句他们口头的赞扬,写几篇祭文和墓志铭,这件事情就结束了,没有几个人能记得。一旦不死,而且还活着回来了,那么就好像从提花锦缎里爬出只虱虫,看着碍眼。一看见他,就想起当初的屈辱来,脸上就羞,单活着就让人厌烦了。”

话儿虽然是这么说,众人也只是私下里议论,没几个敢公开在朝会上这么讲。一时之间,没有人敢去帮石元孙说话,情势对石元孙极其不利。

这个时候,参知政事贾昌朝,出来向赵官家上奏道:“春秋的时候,晋国俘获了楚将谷臣,楚国俘获了晋将知罃,都曾经送还其国不诛。”劝杀的言论听多了,贾昌朝突然说这个话儿,立刻引起赵祯的兴趣,官家便就问他道:“怎么,贾参政意见与众人不同,认为石元孙不可杀么?”

贾昌朝道:“回禀陛下,魏晋的时候,于禁战败全军覆没,本人被关羽收押在南郡。黄初二年,于禁辗转返回魏国,曹操收纳了被俘的于禁,并没有诛杀。以操之暴虐,尚可以容纳投降之将,更何况今上一代仁君!”

宋帝赵祯这个厮,一向都是心软宽仁的一个人,对待臣下,只要不是太大的罪过,能不杀就不杀。他心里面,并不想把石元孙怎样。怎奈朝中说话的声音,全都是叫杀。非但如此,有些朝臣为了这事儿,甚至已联合起一班谏官,轮番来劝,直接用言语过来逼迫。幸好有贾昌朝出来说合,借这个话儿,赵祯立刻就同意了昌朝的意见,叫将石元孙接回来以后,安置在全州。

因宋朝那边有了回复,没藏讹庞这一头,随即就开始安排人马,将石元孙一干人等就都送去宋朝,一并去打探宋人的动静。

这个时候,继上次贺兰山大战的时间,已经过去了好几年。辽国那边,不单是宗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