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昊听了,口内言道:“也说的是。我也不想叫我的儿子,将来学我杀猪卖肉。”这张元从此弃武从文,拉了吴昊,每日在家研习经史。
正是:
灵光一点忽开悟,
夜里无光遥见烛。
春风得道抒快意,
化茧成蝶万物苏。
当下两个苦读数载,夏日挥汗如雨,冬日呵开冻笔。寒窗孤影夜雨读,手脚皴裂笔杆秃。过了几年,果真是肚里纵横千百计,胸中藏得百万兵。两个自道火候已到,同去科考。谁承想接连多次,却半个进士也没考上。眼见得光阴荏苒,岁月蹉跎,两个仍旧一无所成,左右邻舍见了都笑。
眼见得这年春试又来,浑家笑说:“大郎莫考了吧,若考不上,把个酒肆也没了,半文钱也无有了,却怎么好?”张元不悦,自嫌老婆言语晦气,气愤愤地睡了。
话说起来,因为张元醉心科举,买卖又做得不死不活,凭空又多添了几张口,生活早不如往昔了。怎奈张元脾气又执拗,自认为肚里有偌大的才华,不愿意去低三下气与别人做工。
寒窗苦读学来的东西,又不顶钱用,拿它来过日子屁用没有。他又不会说吉利话儿,还惜字如金,死不肯写几个字出去卖卖。眼看这一年槐黄将至,张元几乎已山穷水尽。
街坊邻里见他这样,都偷着笑,背地里称他是“张大傻子”。张元卧薪尝胆了许久,如今到了到节骨眼上,马上要一鸣惊人的时候,老婆倒说些丧气话,惹人不喜。
虽说张元嘴里面硬气,怎奈连续名落孙山,闲时想起来自己也愁闷,进京的盘缠还没着落,说他心里不忐忑,也不可能。为安全计,临走张元去求了个签,问一问凶吉。
待
(本章未完,请翻页)
到张元求签毕,是个“兄弟登科”的签儿,那签词道:“羡君兄弟好名声,只管谦伪莫自矜;丹诏槐黄相逼近,巍巍科甲两同登。”看这个签词儿,“槐黄”、“丹诏”,“兄弟”、“同登”,像是一个吉兆的模样,张元自心里寻思说,莫不是这一次终于时来运转,我兄弟两个真的要中么?说不得张元心中暗喜。
见了这签儿,解签的先生亦连连恭喜,嘴里面告诉张元说,这一次张元有伴儿同去,两个都中!到时候必然有魁元之选,转瞬间便能一鸣惊人。若谦虚谨慎、小心口舌,说不定将来互相帮扶,两个都能做宰相哩!
解签的先生是客套话,人家在嘴里面客气几句,张元这边就当了真。这厮不羞,真的自认为有宰相的才干,不去就亏了他的大才!眼看着考期日益临近,盘缠仍旧没下落,急得张元团团转。
恰这个时候,有个张元之前的相识,知他要进京,特意过来帮了些银子。这钱虽说不太多,却雪中送炭,真救了急了!因这事上,张元更信了先生的解释:如今他真的时来运转,这一次考试必然能中!
有了钱了,张元立刻收拾行囊,又叫了吴昊那厮一块儿,两个人果真就进京赶考去了。
当下考完,待放榜时,谁知这一次没转运,两人仍又是名落孙山。
哥两个苦着一张脸儿,相互对望了一遍,张元对吴昊便有些抱怨:这一次试题不对路,自己没中倒也罢了。这些题目吴昊该擅长,他也没中!虽这么想时,然而张元没说出口,转头吴昊叹气道:“今次又是竹篮打水,我两个有何面目回家!”
晚间在客店床上辗转了半宿,次日张元对吴昊道:“我思来想去,已经无意去曲学阿世,去官样文章里消折英雄气。我哥哥李庆如今在延州种世衡处安身。我两个如何不去投他?”
吴昊的娘年前没了,无有挂念,便就同去。两个商量已定,收拾包裹,竟不回家,径直奔延州而去。
当下迤逦来到延州,逐一打听,却被告知从未听说过李庆,况且种世衡亦不在延州,远在泾州。如今延州的知州姓范,根本两个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