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守城的士兵和将官们有多么的勇猛。
而是外面的敌人,都快要全部变成了奴隶。
没了敌人,雄关也就剩下了纪念。
“走了,入关。”
洪承畴看了良久,已经来过许多次了,然而每一次来此,都是心绪澎湃。
山海关长城历经洪武、成化、嘉靖、万历、天启五朝修筑,耗用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前后用二百多年的时间,建成了七城连环,万里长城一线穿的军事城防系统,此前没有人不为此自豪。
可现在,已经没有多少人那这件事说事了。
火枪大明早就有了。
(本章未完,请翻页)
火炮也是如此。
自己的手中明明有着可以决定敌人是死是活的利器,却蠢得不知道如何去利用。
要是早一点想明白这其中的道理。
那还会劳民伤财的去修建这玩意。
在火枪和火炮出来之后,他就好好的研读过关于火器的历史,在大明开国年间,就已经有军队装备火枪了。
而且使用的方法,也已经很接近现在的火枪兵的战法。
然而,可惜的就是。
因为某些人,不断的喊着奇技淫巧,硬生生的自废武功,就这还不满足,把许多的工匠,都给弄得连手艺都差点传不下去了。
好在,大明遇到的崇祯皇上。
此时不知为和,洪承畴还有点感谢建奴们打进了山海关,要不然就朝堂之上的那些蛀虫,不被收拾掉。
哪怕是有了火枪。
也是打不赢外面的敌人。
建奴胜利了之后,是在斩杀大明的子民和士兵,抢夺大明的财富,而大明若是胜利了,则是在友好的送回去,以此来展示自己的博大胸怀,又是还得送点东西。
这就是文人干出来的好事。
人家是越打越富有,大明则是越打越穷。
这不是没有原因的。
山海关关城,以长城的中心,呈不规则梯形,西北和西南转角处呈圆弧形,未设角台。
关城东西南北四面各建有四座城门,东门为“镇东门”,西门为“迎恩门”,南门为“望洋门”,北门为“威远门”,四门城台上均建有城门楼。关城四门之外均筑有瓮城,偏侧开门。
城墙的东南、东北隅处于长城主线,各建有东南角台和东北角台,角台上分别建角楼,是关城转角处防御性建筑,镇东楼南北两侧还建有临闾楼、牧营楼和新楼。在关城的东南、西北和西南隅各设水门一座,墙外有护城河环卫。
洪承畴进的是“迎恩门”。
“洪将军,于振华前来迎接。”
一名尉长越众而出,正是给山海关将士们讲兵法的那人。
年轻的脸上,满是坚毅。
前来迎接的没有多少人。
只有几名什长,站在两旁。
“好,你上次去信,说是山海关,有些地方年久失修,我找人算了一下,需要的花费巨大,不过报到内阁,现在已经被通过了,直等到来年春天就会修复,不过想要扩建就不行了,这一点你得有点心理准备。”
洪承畴见面就说起了于振华上次递上去了奏章。
他原以为,山海关已经失去了防守敌人的作用,朝廷也不会在上面花费钱财。
然后最后的批示,却是证明他想的太多。
虽然现在还没有明确的下文。
可此刻不妨碍他提前说出来。
于振华也是一阵诧异,他报上去的东西,他自己心里有数,若不是实在不得已,也绝对不会给朝廷添麻烦。
连续的两次战斗。
山海关的损伤很大,此前也有过修建,可到底只是小修小补,那时的朝廷也是没钱,只能勉强使用。
“朝廷朕的同意了?”
“那还有假?翻修的范围可要比你报上去的多了好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