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了田守新的关系,揽到的活都不重,也不复杂。
不是搓麻绳,就是编草帘子。
又或者有手艺的,还会跟着做扇子,做扫把,做草帽。
反正只要简单就好,也没有人限制他们必须做多少,就是一天到晚的到处乱逛,也没有人说他们什么。
毕竟,都这一把年纪了,腿脚还不利索。
跑也跑不了多远。
然而总有意外发生。
“聪明”的人,总能看到其中的“商机”。
于是在一些地方,不断的有老人编着故事,说自己一无所有,就只有一人活着。
然后就申请去养济院住着。
不但管饭,还有人照顾,简直就是天大的大好事
(本章未完,请翻页)
。
然而坏就坏在,好事都不是一个人的,崇祯规定了,年纪超过了一甲子的老人,就会领到一笔可观的退休金。
而这笔钱在老人不在了之后,是不会发放的。
于是田守新的麻烦事就来了。
“拐卖老人”,一个很新鲜的罪名就这么堂而皇之的出现在了大明。
要知道,古往今来,只有拐卖妇女,拐卖孩童,还从来都没有发生过拐卖老人的事情,毕竟在以前,一个老人不但干不了多少活,还会多出一张嘴来吃饭。
无论如何都算是一个家庭的负担。
可现在,这样的拐卖老人事情就发生了。
然而,老人的家人,给出的理由也很明确,就是拐卖老人的这些人,要的就是这些老人的退休金。
最后的结果就是,田守新和王承恩都面临了一样的危机。
崇祯听着王承恩说的这些,就仿佛是在听一个很离奇的故事。
而故事中的事,让每一个听到的人,都能够大吃一惊,还暂时找不出破局的办法。
“朕相信,你么应该也去找过李长庚了,他是怎么说的?”
一时半会,崇祯也想不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要是下政令的话,总会有所错漏。
而且政令的呆板,他是知道的,万一因此而错过了真正需要救助的人,又该算谁的错误?
可不这做。
又该如何去解决这件事情?
目前来看,不是他对大明律的宣传不到位,百姓们都知道拿大明律来合法的“赚钱”了,那就是给学到了骨子里。
最根本的原因,不外乎“人穷志短,马瘦毛长”。
只顾着眼前的利益,根本看不到,因为他们这种群体犯法的做法,到底会引起多大的社会影响。
这个可不是读书了,识字了,就能够立刻解决的了得。
一个严重只有钱,失去了道德的人。
只擦着律法的底线来做事,虽然国家不能把他们怎么样,可也拉低了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准。
“李大人他说,以前是用儒学来解释,各种个道理,道德压迫,总是有一样能够解决的,现在一切都在依法办事,那就只能从律法上面来想办法。”
王承恩小心翼翼的抬头看了崇祯一眼,只见到皇上的脸色变得很难看,他自己的心也跟着“噗通·噗通”的跳个不停。
把他拉出去顶替罪名,然后撤销了慈幼局和养济院这样的机构。
是现在最好的一种平息事端的方法。
就像以前,皇上弄得那个官办医馆一样,看病的人排着长队,有病没病都想要让大夫开点药方,最后拿着药方去卖钱。
而且还是卖给官府。
最后实在玩不转了,就干脆换一个更见简单的妇幼院。
现在还不是好好的。
“那就从律法上面来解决这个问题,错了就是错了,不能因为人多势众的,就因为人多的有理了。”
崇祯心中一片冰凉。
他都不知道为什么,自己好不容易弄出来的一点保证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