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了一番,什么才叫做画画,虽然和他妹妹画的话不相上下,可自己的妹妹画的画到底是缺少了一种韵味。
“慢走,不送。”
阚玉树挥了挥手,仔细的琢磨着,自己该从哪个地方下手。
是进入每一个学校,跟着那些学生们学习,还是自己从图书馆借书自学成才?
**
翌日。
天空阴沉的仿佛将要下雨。
随着气温的升高,春种过后,很少有雨水滋润庄稼,让本就干涸的土地,更是干裂的出现了缝隙。
即便是崇祯加大了水利设施的建设。
可有的地方还是照顾不周。
好在家中的壮劳力,还能够出门打工,赚取一些钱财,买到足够吃饱肚子的粮食。
赈灾无处不在。
海量的金元使用了出去,暂时缓解了冀州和雍州两地的危机。
刚刚清理过后的衮州,由于周围的水系发达,暂时并不存在这个问题。
不过崇祯还是觉得,该兴建的水利设施,还是要跟上,他不怕花钱,可文渊阁的李长庚怕了。
国库了的每一枚金元,都守不住。
只要有了,就会给花的一干二净,现在已经没有办法继续用兵了,只能等着大明财政健康了才行。
不掌握财政,永远不知道,那么多的税收,到底哪去了。
“还是科技不够发达啊。”
崇祯看着面前的奏折,心烦意乱的嘟囔着。
大明的多灾多难,从奏折之中,就能看出一二,好在现在的甘愿们办事效率挺高的,还能够勉力维持。
在加上边市的开放,购买了不少的耕牛和战马。
要不然,种庄稼的人都不够。
百姓们为了能够吃饱肚子,已经不在指望田地里面的哪一点微薄的收成了,凭借着外出打工,赚到的银元,也勉强足够了。
可市面上的粮食,从来都是短缺的。
为了不让百姓们以后拿着银元,买不到粮食,就不得不多使用畜力耕作。
而沿海地方的县城,也都敞开了从海中捕捞水产品,也算是另一个补充粮食不足的不得已的办法。
崇祯仰头靠在椅子上,良久才记起,已经有好久都没有去道院看看了。
不知道自己让一些专门种庄稼的好手,弄的那个杂交水稻,成功了没有。
现在他需要的就是一种能够普遍种植,而且产量丰厚的农作物。
“哎,变法的速度还是太慢了,培养的人才还是不够用,要不然一路打到南越那一带,泰国那一带,那还会为了粮食发愁。”
崇祯心中想着。
中原大地是物产丰厚,可要论起重量是的位置,首推泰国,接下来就是印度。
据他看过的一些资料,那地方的粮食,随便扔在地里,一年就能够收上好几茬,根本就不愁吃喝。
说一句天赐之地,都不为过。
只是可怜了中原的百姓,种庄稼劳累一年还不够自己吃的,特别是在受到天灾的时候。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