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不是莽莽之辈。”
“‘江左卫玠’,以前倒是没听过,切莫徒有虚表,连累我等。”
“子民,何以忧虑如此他扬名与否,无关乎我等。你且看,我们之中可有长辈坐于亭中”
这人一愣,随即说道:“仙名之言,不无道理,虽说他与我等一般,可我等家世,与其较之,差之久矣。”
...
...
仆人已经取来了笔墨纸砚,宣城纸、吴兴笔、新安墨,无一凡品,置于亭子里的矮案上,萧钦之脱掉鞋袜,跪坐于案前,慢条斯理的执起笔。
标准的颜楷起笔,落在了雪白的纸张上,刻下了大气磅礴的第一句: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此句取自庄子逍遥游,刁逵在一旁看着,萧钦之每写出一字,刁逵便报出一字,音量却是越报越大,等第一句报完,亭子几人迫不及待围上前来。
但此刻无一人言语,皆目光抖擞的看着纸上的诗句,毫无疑问,他们被这第一句诗的气势给镇住了。
而亭子外的众人,皆齐齐止声,震撼不已,目光聚焦于那个“抱名”亭下的少年人。
若论诗作的气势,李太白当为古今第一。
“垂天蔽日凌云志,欲与天公较高低。”
第二句取自伟人,立意深华了,气势上丝毫不减。并在第一句的基础上,寄物言志,且将人的目光从虚幻的大鹏鸟,拉回了现实中,体现少年人的志向高远,意气风发,欲与天公作比较的豪放魄力。
这首诗的上半阙,先不论写的如何,单论气势,冠绝于这个诗作刚兴起的年代,亦如喝惯了清酒的人,猛然被惯了一口烈酒一般,胸中顿时起了滔天好的豪意。
萧钦之执笔蘸墨,继续写道:“千载圣贤今犹记,百年多病不堪行。”
此句取自杜甫,持续将立意升华,跨越时间长河,来到了春秋战国时代,百家争鸣,圣贤辈出,文化荟萃,何其兴旺啊。
然而,后一句就迅速将人拉回到了如今这个萧瑟的时代,北方沦丧,胡人作恶,永嘉之乱,衣冠南渡,华夏民族在这一百年,生病了,再无圣贤出了。
“自当奋勇追前续,身向函谷一路西。”
最后这句,取自老子,是对前句的总结,更是对前两句的呼应,完美收关。
借此鼓励后辈之人,应当生如大鹏鸟般的远大志向,要有与天公较高低的魄力,追随历代先贤圣人的足迹,克绍箕裘,为正在生病的华夏民族,作出努力。
实则全篇隐喻:“北伐!”
正诗写完,萧钦之在旁白处写下落款:“升平元年二月下旬,受刁世兄邀,作于北雅集前日晚,萧钦之字。”
一息的平静后,亭子里爆发出炙热的呼喊。
“善!”刁论大呼道。
“大善!”谢弈迫不及待的捧着诗作,高亢的吟诵,更是对纸上的“颜体”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好字,好诗,他要收入囊中。
但在座的可不是傻子,颜髦当即止住了,大笑道:“谢太守,怎可快快拿出来,我等还没赏够。”
刁协大慌,忙到:“先不急,先不急,诗名还没写呢!”
刁逵凑到了萧钦之耳旁轻声说了一句,萧钦之点头会意,继续持笔,写下北雅集题记,作为诗名,为北雅集抬高名望。
亭子里的几人捧着北雅集题记在仔细欣赏,眼中的火热藏不住,“妙哉”之类的言语毫不吝啬的赏赐。
谢弈道:“真是好字,已然出新,有大家风范。”
颜中正道:“诗更好,气泄万里之外,冠绝于今,立意也高,好诗,好诗,真是绝好。”
谢弈道:“字更好,楷书一道,新意已出,形态已成,假以时日,至大成,不输王右军之楷。”
颜中正道:“诗寓世人,字娱一人,岂可比乎?”
两人争论不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