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于此。 此后又征服西色雷斯、马其顿、索菲亚、萨洛尼卡和整个希腊北部,迫使保加利亚和塞尔维亚统治者称臣纳贡。1389年在科索沃战役中大败塞尔维亚、保加利亚、匈牙利联军。这一胜利震动了欧洲各国的统治者。欧洲各国为了拯救拜占廷帝国,派出了援军。
奥斯曼君主巴耶塞特一世(1389-1402年在位)在1396年的尼科堡战役中,一举打败了匈牙利、法国、德国等国的联军,占领巴尔干大部土地。将近一万名十字军被俘,除了300名贵族骑士被巨款赎回外,其余的几乎全部被杀。 从此,欧洲人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奥斯曼帝国扩张,拜占廷帝国危在旦夕。但就在此时,中亚的突厥人帖木儿帝国强大起来,并开始向小亚细亚扩张。
1402年,在安卡拉战
(本章未完,请翻页)
役中,奥斯曼军惨败于帖木儿军,君主巴耶塞特被俘。这一事件暂时挽救了拜占廷帝国,使之又勉强存在了一段时间。因为巴耶塞特的四个儿子之间开始了争夺王位的战争。被土耳其人统治的各国纷纷起义,脱离奥斯曼土耳其帝国,不得不推迟了在欧洲的扩张。?穆罕默德一世(1413-1421年)结束分裂局面,收复帖木儿帝国征战时丧失的领土。 1444年,穆拉德二世(1421-1451年在位)在瓦尔纳战役打退了欧洲匈牙利、波兰的反扑,波兰国王亚盖隆契克和采萨里尼大主教阵亡。
土耳其在1453年至1683年间的历史大致可分为两个时期:1566年前的领土、经济及文化扩张时期及其后的军事及政治相对缓和的时期。
1453年,21岁的穆罕默德二世继位不到两年,亲率8万大军进攻拜占廷帝国首都君士坦丁堡, 鏖战53天,于5月29日攻克,并迁都于此,拜占廷帝国灭亡。穆罕默德二世将君士坦丁堡改名为伊斯坦布尔,土耳其语意为"上城去"。
征服君士坦丁堡同时亦稳固了奥斯曼帝国作为欧洲东南部及地中海东部地区霸主的地位,接下来奥斯曼帝国进入了漫长的征服扩张期,将疆域扩至欧洲及北非。奥斯曼帝国的陆上扩张主要倚靠其强大的中央集权体制、军事革新及铁一般的军纪,而奥斯曼帝国的海军亦对其征服活动起了重要的作用,在意大利及葡萄牙手里争夺及保障了黑海、爱琴海、地中海、红海及天竺洋的远航路线。
由于土耳其握有欧亚之间主要的陆路贸易路线,帝国的经济因而蓬勃发展。奥斯曼帝国对西欧及亚洲间贸易的垄断经常被引证为西班牙女王伊莎贝拉一世支持克里斯托弗·哥伦布西航寻找亚洲海路的主要原因。
奥斯曼帝国在一些贤能君主的统治下繁荣兴盛。塞利姆一世在位时,对内致力于国内经济的建设,对外致力于向东及向南扩张,于1514年查尔迪兰战役击败了塔赫玛斯普一世治下的波斯萨非王朝, 取得了阿塞拜疆的部分地区。
1517年,奥斯曼帝国消灭埃及马穆鲁克王朝,其海军势力亦扩至红海。 此后,奥斯曼帝国及葡萄牙帝国成为了地区最具支配地位的势力,继后的苏莱曼一世并没有停止征服步伐。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