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UU小说网>历史军事>大风起兮云飞扬之帝国> 第二百二十七章巨款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百二十七章巨款(1 / 3)

朱厚炜这次发表的文章标题又长又恶俗,名字就叫《朝廷发行建设债券,数十名贵族、义商争相抢购》。看标题就知道,这篇文章主要就是介绍了前天购买建设债券的情况,不过在朱厚炜笔下,刻意夸大了各个购买者的光辉形象。

若是只看这一篇文章,估计大部分人都会有些摸不到头脑,因为文中对建设债券的描写不多,只知道是提出铁路建设和上海新城的情况和建设债券的收益,其它的一概没有。不过在下面名为《建设债券与儒商》的文章中,立刻对所有读者心中的疑问作了解答,不但将发行建设债券的原因详细解说一遍,而且还极力称赞了前一篇文章中,购买建设债券众人的高尚品格。

另外在这篇文章的标题和内容中,朱厚炜还第一次使用了‘儒商’这个词,称赞钱百万等几个大商人,在国家危难、困难之际,不计个人得失,冒着极大的风险购买建设债券,如此义举与儒家提倡的忠君爱国十分契合,也正合夫子教诲的孔孟之道,因此亦可称为‘儒’,再加上他们的身份,可以称之为‘儒商’。

这两篇文章一出,所有人都已经不在乎它们都是用白话文写的了,朝廷百官因为是孔夫子的门生,平时最瞧不起的就是商人,但一旦同儒学连在一起,那就是高尚的事了。孔子曰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他们可以名正言顺的开工厂、做生意。而家有余财的人则四处打听,哪里能买到建设债券?因为朱厚炜在报纸上承诺,凡是购买建设债券的人,若是三年后不想持有建设债券。朝廷会原价收购,另外还有百分之二的利息,也就是说,相当于朝廷向民众借钱,而且还有利息可拿。

随着报纸的发行和人们的传播,短短一上午的时间。整个北京城都在讨论建设债券的事。另外随着其它主要城市报纸的同步发行(因为有电报可以做到同步发行),以这些城市为中心,朝廷发行建设债券的事以不可思议的速度。很快就传遍了大明的大部分疆域。

而趁着建设债券的这股热潮,在下一期的报纸上,朱厚炜再次发表文章。指出经大明皇帝朱佑樘恩准,建设债券将面向整个大明的所有臣民发行,不过建设债券的发行机构,却不是各地的官府衙门,而是设立在几个大城市中的大明皇家曙光银行。

银行做为一种金融机构,发行国债本来就是它的份内之事,虽然现在银行业还十分弱小,业务面也很狭窄,影响力更是微乎其乎,不过朱厚炜却知道这一行业未来的发展前景。所以在建设债券的发行上,他决定交由银行来运作,以此来推动银行业的发展。

(本章未完,请翻页)

这个消息一经公布,在各个大城市中设立的大明皇家曙光银行,从金州到武威,北京、成都、天津、青岛、福州、广州立刻被蜂拥而至的百姓挤爆了门,南洋的商人在得知这一消息后也在询问能不能买。为的就是早一点买到建设债券,一贯钱(一两银子)就能得到二十文的利息,虽然看起来不高,但却是稳赚不赔的买卖,反正铜钱(银子)放在家里也是放着,还不如换成债券吃点利息。而且朱厚炜还承诺。无论铁路和上海建设情况如何,这些钱皇家曙光银行都会还给大家的,所以不用担心钱打了水漂的问题。

当然了,以上都是些普通百姓的想法,他们人数虽多,但手中的掌握的财富有限,真正赎买建设债券的主力军,却是刚刚发展起来的新兴工商业主们。

相比只想吃利息的普通小民,工商业主们的想法要复杂的多。铁路建设与上海这个新兴城市的修建,不但加快产品的流通速度降低运输成本,不管是人员流通还是商品流通用铁路都是极大地方便,对时间就是金钱的商人来说那是原来想都不敢想的事。上海这座新兴城市一旦建成,那就是大明外贸商品出口的最大集散地,一百年后上海这颗东方明珠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金融、商品进出口、码头泊位、人口的特大城市。商品外销受到影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