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8年(弘治二十一年)初夏,北京皇宫乾清宫正殿弘治皇帝朱佑樘正在召开朝会。
缺钱!这是以户部尚书周洪谟为首的那帮朝廷重臣反对朝廷改革和发展工商业的最直接原因,鞑靼入寇没多久,黄河河道维修国库中的储备已经所剩无几,虽然这几年工商业的收入大幅度增加,对外贸易也收获颇丰。但朝廷各项开支由上升不少。农业生产由于大量的工厂开工使农民大量进城务工。种地的农民少了,农业收入受到一定的影响,粮食虽然可以从南洋进口但税收却在减少。
财政收入根本无法支撑朝廷这样大规模改革,海外移民、水利工程、新上海建设、军队改革也需要大量的资金。张彩他们出访欧洲的资金还是弘治皇帝朱佑樘的内库借的,是要还的而且是有利息的。自从大幅提高官员工资后这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朱佑樘为此也是十分头痛,以他的性格,自然是希望改革,可是没钱这改革如何进行?杨廷和、李东阳、马文升他们也没有更好的办法。土地置换要钱、军队改革要钱发展工商业要钱、建设新上海要钱。
当朱厚炜得知这个消息的时候,朱佑樘已经为此愁了好几天了,听母后张皇后说,连去她哪里陪她说话时,朱佑樘都是紧锁眉头,一副心不在焉的样子。
对此朱厚炜却是哈哈大笑,他笑的是朱佑樘手里明明捧着个聚宝盆,却还在发愁没有钱?笑过之后他请来弘治皇帝的侍讲经筵官、吏部右侍郎王鏊商量半晌,得到对方十分敬佩的称赞后,他这才赶到宫里,找到朱佑樘,将自己想到的赚钱办法详细的对他讲解了一遍,结果对方却有些将信将疑,毕竟朱厚炜这个办法实在太大胆了,以他做为帝王的眼光来看,都有些不太靠谱。
王鏊(ào)(1450年9月22日-1524年4月14日),字济之,号守溪,晚号拙叟,学者称其为震泽先生,汉族,吴县(今江苏苏州)人。明代名臣、文学家。
王鏊自幼随父读书,聪颖异常。他八岁能读经史,十二岁能作诗。十六岁时,国子监诸生即传诵其文。为成化十一年(1475年)进士,授翰林编修。明孝宗时历侍讲学士、日讲官、吏部右侍郎等职。
明武宗时任吏部左侍郎,与吏部尚书韩文等请武宗诛刘瑾等"八虎",但事败未成。旋即入阁,拜户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次年,加少傅兼太子太傅、武英殿大学士。王鏊在任上尽力保护受刘瑾迫害之人,并屡次劝谏刘瑾,终因无法挽救时局而辞官归乡。此后家居十六年,终不复出。嘉靖三年(1524年)去世,年七十五。追赠太傅,谥号"文恪",世称"王文恪"。王守仁赞其为"完人",唐寅赠联称其"海内文章第一,山中宰相无双。”
不过朱佑樘虽然持怀疑态度,但也知道朱厚炜的搂钱的本事,所以最后还是决定同意朱厚炜的建议,将这件事的权力交给他,让朱厚炜自己去折腾,能搞来钱自然最好,若是搞不来,那朝廷也没有任何的损失。
拿着朱佑樘手书的圣旨,朱厚炜笑呵呵的出了皇城,刚一回到朱家庄,朱厚炜立刻派人通知等候在京城的天津、成都、青岛的食品、纺织、钢铁等工商联合会的人到朱家庄开会。这几年只要在北京朱厚炜都住在朱家庄。商会是由皇家曙光公司组织成都、天津、青岛的在各个行业的大商人组成的工商联,所以商会一开始就是由成都工业区、北京、天津、青岛的工厂主、大商人和皇家曙光商会、皇家曙光运输公司组建
(本章未完,请翻页)
的工商联合会。郑晖和几个大商人在搞,现在工商联合会理事长暂由郑晖担任,几个理事也是各个行业的会长。
说起工商联合会。自从朱厚炜把工厂引进到北京、青岛、天津等地后,也建立水泥、钢铁等工业协会后又有食品、纺织、海外贸易等协会产生。大明天津、青岛、成都、广州的工业、商业协会如雨后春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