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清宁陪在爹娘身边小住几日,等到农历腊月初一,她带着周贵和玉鸳,玉屏前往礼州城。
根据云氏那边的消息,她堂姐最后出现在礼州下面的文山县。
主仆四人坐船出发,从京城码头前往礼州,只用了三日。
“小姐,咱们到文山了。”
时隔许久,主仆几人又凑在一起。
周贵赶车,玉鸳和玉屏叽叽喳喳,陪沈清宁说话。
“小姐,皇后娘娘给的画像还是十几年以前的。”
玉屏打开画像,大云氏的确是个美人。
可不过,现在美人已经四十多岁,徐娘半老,通过当年的画像找人,有些困难。
“如果没有消息,就当来体察民情。”
人还活着,定能找到蛛丝马迹。
只怕大云氏所处的地方闭塞,还没得到宫变的消息,所以无法到京城来,与云氏相见。
“走吧,咱们到街上走走。”
集市上,沈清宁打听肉价,菜价,米粮的价钱。
都比京都便宜,当然,百姓做工一天给的铜板只有京都的一半。
生活水平低下,文山是个民风淳朴的小地方,没有特别出众的特色。
“真的是金子?一百两金子,不是银子。”
前方有两个百姓在小
声议论,立刻有人加入进去,“就是金子,可是给金子有啥用啊!”
“我听说胡小姐还去了一趟京城,可惜没有郎中能治好胡家小姐的病啊。”
胡家的生意在礼州城,老家在文山县,胡家小姐重病垂危,看了多个郎中都不见效。
“嘿,怕是只有神医才能看诊,可神医谁会在乎一百两金子?”
有人扯了扯嘴,冷笑,“你们还别不信,人啊,作恶多了就有报应,听说胡小姐是七月十五发病的。”
七月半是什么日子,知道吧?
从寒衣节开始,胡小姐就不行了,难道不是鬼魂回来索命?
“别胡说,胡小姐才十五六岁吧,能做什么恶事。”
女子的名声何等重要,胡小姐重病垂危,他们不了解情况就说风凉话,似乎过分了。
“呵呵。”
说话之人冷笑一声,“胡说?她不作恶,她爹作恶就不报应在她身上了吗?”
“到底咋回事呢?”
一听其中有内幕,众人打了鸡血似的,竖着耳朵。
而说话人摇头叹息两声,闪身走远了。
“这人,说话说一半最讨厌了!”
周围人失望地一哄而散。
人潮汹涌,很快,这个话题
就被埋没在此起彼伏的叫卖声和讨价还价声中。
沈清宁路过摊贩习惯性地打听价格,一圈下来她什么都没买,就听有人小声嘀咕,“什么啊,问价不买,来干啥的?”
“就是,看穿着还不错,没事闲的吧?”
声音虽小,却逃不过沈清宁的耳朵,她听到后,觉得自己这样太显眼,是应该买点东西。
“玉鸳,你给周贵打上一壶果酒。”
腊月,一场冬雨后,天更寒了。
周贵赶车,留着果酒暖身子。
以往有万通钱庄,打听消息只需要花费点银子。
现下,想找有用的线索不容易。
出集市后,前方闹市有一张布告,周围的百姓们正在议论纷纷。
后来的不认字,就求着最前面侃侃而谈的中年人帮着解读。
“小姐,是集市上有人谈论的胡家发的。”
玉屏站在前排围观。
胡家发的悬赏布告,胡小姐病入膏肓,想要求神医诊断。
若是能有起色,胡家愿意送上一百两金子答谢。
“小姐,这银子咱们赚不赚?”
古怪病症,听起来很邪乎啊。
百姓们说,胡小姐的病因另有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