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姬溺引军两万,驻守宋鲁边界以防不测。
然则事过数月,郑室并无伐宋之象,更着大夫祭足出使宋地吊唁。
不期此举使得宋之新君子捷感激涕零,竟换得宋公子捷允诺一世与郑无争。
至夏四月庄公下葬,宋郑无战边界无忧,鲁公姬同遂告公子姬溺引军还都,不期此子自做主张,擅自引军北上,会师齐军谋划伐卫。
鲁公姬同气得七窍生烟,一日之间连下十余道诏命疾传齐地,敕令其从速还邦。
然则公子姬溺心意已决,对其诏命置若罔闻。事已至此,鲁公姬同亦只好任其行事,不若一试连齐制霸中原之言。
闻得齐鲁联军来范犯,卫公黔牟急请左右公子商议对策,问日:“寡人初执君权,不曾获罪齐鲁,二邦竟何欺我耶?”
左公子姬泄回言道:“齐人伐我必为逆君姬朔故,此战难免,我当谨慎应对!”
待其说罢,右公子姬职紧言上表,言日:“齐鲁同至,势头不小,当集全境之力相抗!我意兵分两路相迎,君上亲领朝歌守军截战鲁军,我与左公子泄领之余部迎战齐军!举国同心,共御外敌,胜则同荣,败则共亡!”
卫君黔牟肯首回言道:“似此别无他法矣,谨盼诸公用命,寡人祈请也!”
大略谋定,众卿自退。
夏五月初始,卫军开出朝歌,行伍掩道一路望东,迎将齐鲁联军而去。
行至城濮兵分两路,卫君黔牟领两万军,往东迎战鲁军公子姬溺,左右公子引军四万,往北迎战齐军姜诸儿。
俯瞰中原,四龙争珠,大战一触即发。
先说卫公黔牟,行军至宿地,即与公子溺所领鲁军相遇,两军随即摆开阵势。
卫公黔牟谓众言日:“值此生死存亡之秋,惟愿诸公随孤死战却敌,守境安民,不成功,则成仁!”
闻此豪言,三军阵阵怒吼。
见之此状,公子姬溺行至军前一阵大笑,谓其言道:“自欺欺人,汝等当真不知死期将至耶?”
卫公黔牟峻颜回道:“死又何妨,死得其所,吾之所求,好过汝等死亦不知所为!”说罢,催军出击。
卫军犹如饿狼扑食,厉目窜出遍布沙场。
公子姬溺不敢大意,连忙使军迎击,只见其仗剑前指,令日全军:“杀!”
鲁之三军受命而动,亦未见丝毫犹豫,催马扬尘迎将而上。
卫军狼啸惊野,鲁军虎啸生风,两军不计生死玩命相搏。
鏖战半日时辰之后,两军势均力敌各有损伤,至后两军主将携之卫队亲自上阵。
两人均为后生小辈,但兵械技法非凡不俗。
各自击杀眼前之敌,纵马相迎截道争斗,一时间枪影渲目寒光点点,少战五十余合不分胜负。
因之争斗精彩绝伦,至夜燃起篝火,两军士甲竟而止戈观战,一场旷世大战,演变成主将决斗分胜负。
篝火熊熊然如明昼,卫公黔牟横马提上,公子姬溺收缰担戈,两军士甲各据一边,为其呐喊助威。
两人恶目相视,冷峻面容令人胆寒,随之三阵军鼓响罢,各自大吼一声,纵械拍马奋勇向前,血刃相交火星四溅。
三军阵阵嘶吼响彻原野,卫公黔牟十三式枪法使得行云流水式式夺命,公子姬溺戈之四法亦使得密不透风招招致死,又斗得百余合不分高下。
月上中天,冷光撒向原野,三军甲胄曳曳生辉,枪戟折出寒光点点,少却先时人吼鼓鸣,原野陷入寂静之中,仅闻场中几点刃击之声,两军主将仍旧争斗不休。
战之时长,两人皆已经力怯气喘吁吁,其跨下战马更是不堪重负,四蹄无力摇摇欲坠。
生死有命,胜负天定,公子姬溺战马先行不支失足跪地,卫公黔牟趁势而起,疾行上前纵枪指其胸膛,颤言道:“汝已败矣!但请即行退兵,莫做无畏牺牲!”
公子姬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