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手段去挑拨两人之间的矛盾,最好闹得不可调和的地步。
一个刚愎自用目中无人睚眦必报,一个自以为是,蛮横无礼。这两人要是闹起来,可是有好戏看了。
到时候,谷大用等人只需添柴加油,让两个人势成水火。只要战事稍有不利,杨一清必然要动用总制军务之权用军法对张延龄下手。就算他不敢这么做,谷大用也可以主动出击,表态支持杨一清为了平叛大事行驶总制之权。或者干脆让杨玉通过叛军内部的锦衣卫送来情报,制造让杨一清处置张延龄的理由。
只要火烧起来,哪怕只是一个小小的猜忌便足以让杨一清对张延龄下手。杨一清这个人的胆量极大,睚眦必报,他什么事都能干得出来。这个人是有前科的。
几年来他在陕西管理马政,陕西前总兵官武安侯郑宏有一次在公开场合羞辱了他,杨一清便花了半年时间秘密的调查了郑宏的所为,拿到郑宏贪污证据,最后联合外庭刘健等人将武安侯郑宏夺爵削职。
要知道,武安侯郑宏可是对杨一清有恩的。杨一清到西北为官时孤身一人,郑宏给了他宅子仆役,还送了两名府中婢女给杨一清享用,以缓解他孤身在西北的孤独寂寞的。杨一清这么做虽然被朝廷褒奖为嫉恶如仇,公正清明,但是背地里也为人诟病为薄情寡义睚眦必报。
刘瑾说,退一万步而言,就算杨一清不敢对张延龄动手,这两人也必然是相互掣肘。平叛必然不会顺利。届时谷大用可将这件事上奏朝廷,将张延龄和杨一清为私利不顾朝廷平叛大事,导致兵败的事情公之于众。这两人一个也落不了好。
张延龄也绝对会因此失去皇上的信任,受到皇上的责罚。只要皇上对他不满,再收拾他便是轻而易举的事情了。张延龄如今凭借的无非便是皇上对他的信任罢了。
谷大用和杨玉就这么怀揣着这三条锦囊妙计,满肚子鬼胎的出发前来灵州了。
那一路上的拖延,其实带着些故意。因为谷大用和杨玉两人私下里商议了,让张延龄先去灵州和杨一清见面,看看这两个人相处的如何,才可决定该用哪种对策。
事实上,谷大用和杨玉对刘公公下达的任务都有些心中打鼓。公公动动嘴,他们可是要冒极大的风险的。没有万全的把握,他们可绝对不敢胡乱行动。
谷大用和杨玉都认为,这件事必须慎重又慎重。否则,别说完成刘公公交代的任务了,他们自己的小命怕是都难保。张延龄那是好惹的么?这厮要是嗅到了一点不对劲,察觉到一丝丝的蛛丝马迹,自己的脑袋便是要搬家的。
来到灵州之后,张延龄居然已经离开灵州了,这让谷大用和杨玉感到奇怪。两人从别人口中得知了张延龄和杨一清之间确实意见不合,来了第二天张延龄便带着自己的兵马离开了。说是去游山玩水不管平叛的事情了。
刘瑾猜到了杨一清和张延龄必会不和,但他没猜到张延龄会就这么甩手离开,把兵马丢给了杨一清指挥,自己去当甩手掌柜去了。
如此一来,倒是让谷大用和杨玉有些不知所措。即便知道杨一清和张延龄不和又如何?张延龄已经离开灵州了,挑拨已毫无意义。更何况,杨一清不光是不给张延龄面子,连谷大用也根本不搭理,别惹了杨一清,最后杨一清把自己给砍了,那可真是天大的笑话了。
事情忽然陷入了僵局。张延龄拍拍屁股跑了,这让谷大用和杨玉大眼瞪小眼。别说什么上中下三策了,现在人都不见了,还策个屁。
不过杨玉还是有些头脑的。仔细分析之后他觉得事情有些怪异。他觉得张延龄不至于如此不负责任。毕竟朝廷下旨让他来领军平叛,他不可能不顾朝廷大事真的跑去游山玩水。张延龄难道为了和杨一清的意见不同便敢拿军国大事当做儿戏?便敢如此怠慢皇命?这不正常。
况且就算张延龄打算当甩手掌柜,他也大可呆在灵州观望,也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