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前两条战线是在暗中进行,至少在大众眼中他是暗中进行的。是一种只闻其结果,不见其过程的争夺战。那么这第三战线,或者说直言其为贸易资源之争,相信很快将在夏国展开激烈的厮杀,而这一场争夺战,人人都不可避免的将参与其中,因为这是一场涉及全国五百多万人口生计的大事,更决定夏国未来走向何方的国运之战。
而李云逸更是要利用这一战线向另外两条战线施加绝对的压力。
因为他对这条战线已经做了一个基本的了解和判定。
当今天下,论国力核心资源,在民多寡,在粮食、盐铁,细论之下,马匹、布匹、茶等等,皆为国之大利。而在这其中,论民众多寡,五国之中,当属夏国与昭明两国旗鼓相当,然而,论民心可用,夏国强于昭明国许多。然而昭明国自有其得天独厚之处,地大物博,且其田亩之广,冠绝天下,其物产之丰富,亦五国之首。且不论夏国土地仅有昭明国三分之二,目下可耕之田仅有昭明国二分之一,在天下五国之中也仅仅与风国持平而已。但是风国胜在土地肥沃,善于育种,其所育良种在五国之中,属上上之品。只可惜数十年来,风国一直拒绝将良种卖与夏国,因此论粮食产量要高于夏国。而五国之中,人均田亩数以昭明国为最,人均田亩之数是夏国两倍有余。因此在粮食物资来讲,每年产量虽然并不是最低,而实际论人均来讲却是五国之中最低。这样一来,一旦有天灾歉收之年,夏国将承受更大的风险。也许是出于该方面的考虑,夏国历代君王,皆重视农耕水利的修缮,经过历代君王的努力,让夏国一个偏居一隅的关外侯国倒有了几分南国水乡的味道。也正因为如此,夏国历年以来,粮食产量稳定增长,而少有天灾之年。然而可喜的是,夏国是五国之中盐铁最为优渥之国。西海有纳木错湖,其盐可利天下之民,足见其储存量之大。而其湖盐之精细远甚于海盐,成为天下竟买之物。同样是夏国一绝的便是这铁锭。铁锭并不是夏国独有之物,论天下铁矿,五国各国产量各异,其中尤以风国为最,虽然近年以来由于流民的问题,风国关闭了赤金山铁矿,而在李云逸的点拨之下,相信赤金山铁矿将使风国再度登顶五国之首。作为五国第二产量的夏国,却是五国乃至四方诸夷争相购买之物。何也?五国出铁锭,虽然也经过了一定的深加工,却在强度与韧性上远远逊于夏国之铁锭,而且夏国铁锭分金、风、火三种,各有其妙用,其中加工精纯之法为当年武侯所定,并列有详细且繁复的提炼之法,更为夏国之绝密,而这也是夏国军力军备强悍为各国之首的重要因素。
因此,为了严格管控粮食、盐、铁三方面物资的管控与售卖,同时还要保证国家及民众的正常生活,武侯当年协同户部共同制定了严格的法令制度:凡粮食、盐、铁均为官售,严禁私卖。然而在数十万甚
(本章未完,请翻页)
至近百万的大城之内,官售往往带来的是一旦开售即往往排队数日,一城之内一旦开设数家数十家官营店铺,直接导致国家增加数万人的巨大开支。如此巨大的开支,一年便要近百万两白银,实数浪费,更有甚者,其中徇私舞弊,私卖私卖,滥竽充数者不计其数。试行一年便即彻底裁撤。因而便有了管控私营的制度,具体便是官府在各州各郡设置一个管库,私营商号凭官府文牒之数可买相应数量的物资,然后民众可在私营商号旗下各个商铺购买。该法令实行之初,确实与民有切实的便利,民众一片叫好之声。然而,初衷是好的,似乎所有法令设立都为为了让人打破一般,就在法令施行了五六年,随着一个巨头的出现,刚刚得以喘息的民众便步入了另一个漩涡之中,那便是徐氏商号。
徐氏商号便是在徐弘业退出庙堂之后,开设的商号,凭借着朝堂之利,徐氏商号迅速成为一众商号的佼佼者,从此之后,徐氏商社凭借庙堂之便。屡屡打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