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出院(2 / 3)

。”

“四斤七。”

“那都差不多,苗苗好像才四斤五。”

……

说着孩子话,李玉婆婆倒茶进来又出去,同事两个对视一眼。

赵秀云悄声问:“不是说你大姐来带吗?”

他们夫妻两个都是嘉兴乡下人,离沪市近,不过这时候人口管得紧,非本地户口不让常住的,暂住证也不好办,不过家属院还算容易,军属优待嘛。

很多老人家都有个毛病,不爱离开家,上哪都怕,李玉婆婆就是,打她怀老三,已经说好几次坚决不来,让她回乡下生。

她在办公室抱怨过,大概是拿钱的时候心肝宝,要帮忙的时候头掉转,没个指望得上的时候。

怎么现在又来了?

李玉说:“她儿子叫来的。”

得,儿媳妇对婆婆那真是没一句管用的,关键还得看儿子。

又说:“听见我生个女儿,就说不用坐月子,当场给老王顶回去,说‘你是女的,是不是也不用养老’。”

“你说说看,每个月寄三十块钱回去,我请个人都划得来。”

多少?三十。

赵秀云真是吓一跳,当然,按他们这样双职工的人是负担得起,可也算大数目了吧。

她表情震惊说:“老两口一个月花三十啊?”

李玉更是撇撇嘴说:“哪能啊,一大家子。”

什么小叔子小姑子,多得是。

这样比起来,显得自己给少了,赵秀云想想要不多给点?人家一个月就顶自己给一年的。

她琢磨了一肚子话回家,跟男人念叨说:“三十块你妈够花吗?”

方海茫然“啊”一声,说:“我妈去年还挣了一千三百二十一个工分,一分五分钱,扣掉她的三百六十斤粮,还分三十块钱。”

他特意去会计那里查过,到底是亲妈,怎么可能真的让她吃不上饭。

赵秀云就没去查过,因为她私心里觉得婆婆手里有钱,对儿子手缝再松,也一定攒下不少,这是大家的生活习惯。

长辈说是开始养老,其实不可能的,能干得动的都会去干,才六十的人,还硬朗得很。

方海还有几分讥讽,说:“为了她的宝贝儿子,还在上工呢。”

大队为杜绝懒汉,每家按人口都有最少要完成的工分,像娘家就是赵秀云她妈带着两个弟妹干。

方家其他几个,都不是不孝顺的,平时对父母还是照顾,就是不想让最小的弟弟占便宜。

公公去世那次就是,要是帮他做义务工,大家没意见,帮弟弟,那是你推我让都不愿意,谁也不知道公公会摔那一跤,说起来真是意外。

赵秀云心想,还是怨怼的,觉得对家里付出的最多,却没有得到应有的感激。

真的是一句最简单的话,都没听到。

她握住丈夫的手说:“方芳前几天给我写信,说书都收到了,孩子都很高兴。”

这种消息,听了总是让人振奋。

方海打起精神来说:“陈知青有文化,多寄一点,他也好教孩子。”

读书是正经事,老家很多书都买不到,不像沪市的新华书店样样齐全。

赵秀云敬重学问,说:“我也是这么想的。”

她始终偏爱喜欢读书的孩子,对小麦也格外照顾。

有的孩子真是不禁念叨,才想到她,小麦第二天就来家里。她平常是不进家属院的,一来要登记嫌麻烦,二来总有种格格不入,怕人家打量的眼神。

今天是兴奋得满面红光,才进门那个劲挡都挡不住。

赵秀云在家正忙着处理堆积如山的工作,看是她吃一惊说:“禾儿她们还在训练。”

小麦从楼下上来都看见了,说:“我是来看方叔叔的。”

还带着慰问品,正儿八经的样子。

赵秀云看这一篮子鸡蛋,就知道花她不少功夫,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