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获得足够的粮食,还得要有新的作物才行,而新的作物便是红薯、马铃薯和玉米,这几样东西他前世没少吃,不但能够吃饱,还能长期食用,是代替粮食水稻和小麦最好的作物。
“红薯?将军说的莫非是番薯吧?”商八想了半晌,才试探着问道。
“你见过番薯?”林东有些惊讶,不过转念一想便明白过来,按照历史记载,这些粮食作物正是在明末的时候传入中国的,明代农学家徐光启在其著作《农政全书》就对红薯的缘由有着详细记载,而玉米则比红薯更早传入中国,根据明代的县志记载,玉米是在1531年传到广西一带。
只不过那时候不受重视,才没有及时得到推广,殊不知这些不受重视的作物产量非常高,就拿红薯为例,一亩红薯一年下来产量能达到上千斤,足够养活一家人。
还有一个好处就是这些作物对环境的要求不高,不像稻、黍、稷、麦、菽这些作物一般对生长的环境都要求极高,稍微碰上个旱灾或洪涝,那就意味着百姓将面临颗粒无收的现实,但玉米和红薯就不一样了,它就跟农村的孩子起名字一样,越不好听的名字越容易养活。
像红薯和玉米这种既耐寒又耐旱的农作物,百姓只需在适宜的时节将它们种在地里就行,不用像水稻那样浇灌大量的水。
直到康熙年间,番薯、玉米、土豆之类的作物才得到大范围推广。正是这些作物的大面积推广,粮食大丰收,才造就了康乾盛世的到来,要不然老百姓连吃都吃不饱,哪里有力气去发展人口?
“不错,莫非你也见过?”林东一脸惊喜的问道。
“好几年前在一个外国人手里见过,不过那时候不知道这些东西有何作用,所以并未购买。”商八答道。
“既然你曾经见过那就好办了,你在外面经商的时候多留心就是,一旦见到,便立即将其收购回来,我有大用。”
“是,将军!”商八点了点头。
现在林东已经着手建造铁厂,再过两三个月铁厂就能建好,现在出去采购,等铁矿运过来正好合适。
按照计划明日他便要离开海东去联络铁矿的事情,这次出去正好顺带寻找一下这些粮食作物种子。
安排好了百姓,林东又去了一趟涟河,巴尔多两人正在这里建设工厂。
见林东到来,两人立刻迎了上来。
“工厂建设的怎样?”
“将军放心,再过一个月就能开始生产火枪了,不过我还缺少些会的工人。”巴尔多道。
“你是说铁匠吧?”
“不错,就是铁匠。”巴尔多思索了一阵才道。
“这个交给我,你们尽快将铁厂和兵工厂建好就行。”林东说道。
巴尔多两人点头道:“那我们就放心了。”
朐山县城以东,一处低矮的民房外支起一个简易的雨篷,两名铁匠正在雨篷下面叮叮当当的敲打着一块烧的火红的铁块。
这两人姓李,是一对父子,李家乃是匠户,打他们出生便注定了他们一生的命运。
“爹,我们休息一下吧。”见铁块渐渐冷却了下来,那名年轻的男子说道。
这名年轻男子名叫李勤,他十五六岁,力气尚未长成,自然没有父亲长年累月锻炼出来的耐力。
“好,我们就先休息一下。”老汉见十几岁的儿子满头是汗,把铁块往火炉中一塞,心中暗叹一声道。
李勤一喜,当即找了处地方坐下。
“李老三,你欠我的钱该还了吧。”就在这时,一名男子一步三摇的走了过来,远远的便喊了起来,这名男子名叫申小刚,是朐山县有名的恶霸,人称鬼见愁。
原本铁匠铺外还有几人围观,见这群恶霸进来,一个个如见蛇蝎一般纷纷闪避开来,让开了去路。
“申爷,欠你的钱几天前不是都还了吗?怎么还来收?莫非您贵人多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