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UU小说网>其他类型>写给抑郁患者的情书> 第十章 专注于事 淡然于人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十章 专注于事 淡然于人(1 / 4)

阿勒德心理学告诉我们——一切烦恼都来自于人际关系。比如自卑感在于自我价值的判断较低,而这种低自我价值的结论是由于人际关系的比较而产生的。

人的价值跟物质的价值是一样的,都是在流动和比较中才有的概念,只能在社会链接中存在。

比如一块钻石,本质上只是一块石头,没有任何价值。但是在流通中,由于它的稀缺性,而被认为赋予了价值。

一元人民币的纸币和一百元人民币的纸币从客观上来说都是一张纸,作为一张纸而言,它们并没有什么不同,但是在实际流通的过程中,一元和一百元人民币的纸币则被我们赋予了不同的价值。

对于人来说,也是一样。一个人的价值,是由它在人际社会中的稀缺性来决定的——比如我们通常通过一个人的学历判断一个人的价值,那是因为拥有越高学历的人的越稀少,稀缺性更强,所以价值更高;而在实际的职场中,一个人所能获得的报酬,往往跟他能够创造的财富成正比,这也是一样,创造社会财富越多的人,越稀有,自然就拥有更高的价值。

所以人的价值,是在流动和比较中被定义的。

而所有的自卑情结,同样是在人际交往的相互比较中,通过自我价值的较低认定而造成的。即自卑的感觉等同于“我不重要”、或者“我的稀缺性不够”。

一个被社会和集体或者他人需要的人,是绝对不会存在自卑情结的,因为他们对自我价值的判定较高,所以在人际交往中拥有更高的价值感。比如我们在生活中,常常通过一个人的职位来判断一个人在这个集体中的价值,就是因为职位的高低是对一个人价值的肯定,而高职位的稀缺性,也跟这个人的稀缺性对应。

对于抑郁者而言,我们常常有一个习惯,那就是过分的谦卑,即在人际交往中,常常本能低将自己放在比对方低的位置。

过度的自省,让我们总是寻找各种理由来让对方在心理上拥有比自己更高的价值——我们面对职位比自己的低的人,常常会尊敬他们的年纪和经验;面对比我们年轻的人,常常会高看他们的前途和精力。

我们有太强的共情能力,以至于对他人所有的行为都能够表示理解,并将所有的过错揽到自己身上——别人生气,一定是我们说错了话;别人失望,一定是自己行为没有达到期望。

过分的敏感让他人的一举一动都成了我们自我判断的依据——在亲密关系中,对方稍微的冷淡,就让我们自己反省自己是不是做的不够好;对方一点点焦躁,就让我们去反思自己说过的话是不是太过分。

我们从来没有想过,这一切或许是对方自己存在问题。而令我们如此判断的重要依据就是一个前提——对方比我们的价值高,我没有对方重要。

就比如我们很少会勇于去反驳自己的领导的错误,即便我们都能够确定是领导的判断出现了问题一样。

但是基本的人际关系,不是职场。我们都处于一种平等的人际关系之中,没有必要觉得自己敌人一等。任何不平等的人际关系,都是不长久的。如果自己长期处于这样一种不平等的人际关系之中,必然会导致压抑和抑郁的出现。

比如恋爱的双方之间,如果因为一方过于在乎另一方而不断压低自己的地位和价值,那就会形成一种畸形的情感支配关系。久而久之,就连处于地位高的一方也会厌弃地位低的一方,因为没有人会愿意长期跟一个价值比自己低的人进行价值交换,吸引力法则的本质,是一种慕强心理,一旦一方觉得另一方的价值远远低于自己,一定会导致关系的破裂和离开。

要想破解这种人际关系中的“价值感”问题,我们就需要跳过直接对“人”的价值判断,而专注于“事”中。

比如,我们可以从下面这个情感关系破裂的例子得到一些启示:

一个男孩喜欢上一个女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