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还不等宋筠二次压榨家里的下人帮她去挣钱,就先迎来了搬新家。
这是宋筠来到古代,搬的第二次家。第一次从县城搬到府城租的宅子,第二次是从租的宅子搬到用土豆换来的、完完全全属于自己家的宅子,可以说是步步高升了。
前世她也常搬家,宿舍、和同学合租、和同事合租、和陌生人合租,一直到自己的房子。
她有过半夜领着行李被赶出去,也有过临近过年万家灯火的时候被迫去订便宜的宾馆标间当做过渡。
宋筠一直觉得自己很讨厌搬家,讨厌那种颠沛流离的感觉,可来到古代,她突然发现,原来搬家也是可以愉快的、充满希望的。
这套宅子,据王璞所说,是晋王出的,毕竟这事儿如果办成了,得到好处最大的就是晋王和唐家。
唐知府是来晋州任职的,也犯不上置办房产,所以手中没有合适的宅子。
倒是晋王虽然在封地颇为低调,没做什么鱼肉百姓的恶事,但到底是做王爷的,手里产业不少,挑挑拣拣地选了一份适合宋家人住的宅子。
不管是什么来路,总之,用土豆的功劳去换来的宅子,宋家人也觉得住进去很踏实。
在宋念带着宋勤、王鑫,以及买来的男仆们连收拾带规整地折腾了段时间,就到了宋家搬家的日子。
宋筠终于恢复了一个人住一个小院儿的自在生活,只不过为了安全,她选择住在了祖母院子的隔壁。
其实宋念和沈氏本来想让宋筠住在小花园一侧的院子,觉得那里更清幽,景色也好,还适合宋筠养的小猫去玩耍。
可宋筠怕虫,挨着花园,又没杀虫剂,她怕夏天的时候房子里钻进腿多身子长的乱七八糟小动物,哪怕知道这是父母对她的关爱,还是十动然拒了。
倒是宋策和宋箴兄弟俩,不怕虫子,又想住在个安静的地方方便读书,选择了靠近花园的院子。
其实依照沈氏的意思,俩儿子都十几岁了,早就应该分开住了。
只不过在县里的时候,他们住习惯了,搬腾的话比较麻烦,到了府城,租的宅子又地方小,没法子让俩儿子一人住一个院子。
如今好不容易地方宽敞了,干脆从现在起就让他们分开了,等再过个几年,俩儿子就能在自己的院子里迎娶新妇、养儿育女了。
反正三个孩子,一人住一个院子,也住得下。最多是冬天烧炭的时候耗费得多一些,但既然住进了这种宅子,要是还计较烧炭的多寡,那就有些分不清轻重了。
这是沈氏的美好期待,宋念自然也是默许的。可宋策和宋箴完全不愿意按照父母的意愿分开住。
他俩从小就混在一起,习惯了一起做绝大多数事情,还没考虑过老婆孩子热炕头的好日子,只觉得和兄弟住一块儿就挺快乐。
沈氏也不强求,只能安慰自己,孩子还小呢,正是读书的好时候,想不到日后成家立业的事儿也正常,不分开就不分开吧。
不过,在她的强烈要求下,宋策和宋箴虽然住了一个院子,但没住在一个屋,这是她最后的退让了。
宋老太太没空去管孙子怎么折腾,对她来说,孩子愿意怎么住就怎么住呗,她都不急着考虑孙媳妇和重孙的事儿,沈氏有什么可急的?
老太太更关心的是给宋茹准备的院子。
之前在黎阳县的时候,宋茹回娘家后就一直住在宋老太太院里,可如今她都嫁人了,有继子继女,未来还有亲生子女,回娘家的时候肯定不能再住亲娘那里了。
之前是没条件,如今既然有了,老太太大手一挥,也给女儿女婿准备了一个院子。
宋老太太美滋滋地想,等小外孙生下来了,就可以被他爹娘带着来外祖家走亲戚。到时候她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