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十五,中秋佳节,风清气朗。
钟巧儿一家子吃过早餐,就拎上昨儿个准备的吃食,前往李家。
见他们过来吃饭,还拎了一大堆东西,正带着两个女儿,在厨房里准备吃食的杨氏,嗔怪道,“东西家里准备了好多,还带这么多过来,做什么?”
向来在杨氏面前,不遮掩对钟家人不喜的钟巧儿,直言晚上要去钟老太家吃饭,不想便宜钟家那些人,才把这些都拎来这里吃。
对闺女说话不把门,李氏很是无奈,伸手戳钟巧儿的脑门,“还好你杨婶不是外人,要不然让人知道你对长辈这般不敬,将来谁敢娶?”
钟巧儿顺手拉住李氏的手臂,撒娇,“那我就在家当老姑娘,陪您一辈子。”
“你以为老姑娘好当?”她这个当母亲的还好,大郎他们几个也还好,可有嫂嫂后就难说了。当然,眼前有个她的准儿媳,有些话李氏不会在这边说,只是对闺女的情商表示担心,“真不知道就你这般不通事故的样子,是怎么管理好那食天地的?!”
李氏嘴上虽说着嗔怪的话,但平日里对这闺女的喜爱,却是不下于几个儿子,这点时长跟她相处的杨氏,很是清楚,“现在闺女在你面前,你能说这嫌弃的话,等哪天真有人上门提亲,最舍不得就是你这当娘的了。”
就像李秋瑶这突然定亲一样,明知这是一门好亲事,可杨氏还是打心里不舍,“回头秀儿,我一定要多留她几年,不让她这么早说亲。”
“既然娘这么舍不得我,那我一辈子在家陪你和爹,如何?”
“好啊!”
“那到时候我就跟秋秀一起来你们家,陪你和方义叔。”
“只要你娘肯,婶儿求之不得。”
李氏没想到杨氏,也跟两个孩子起哄,觉得她幼稚得可以,却不得不跟着幼稚地反驳,“臭丫头,你敢抛弃娘,看我不把你绑着关在家里,让你哪都去不了?”
“是娘嫌弃我当老姑娘的。”虽然她没想过一辈子不嫁人,但要她跟这个时代的人一样,十五岁就嫁人生子,她做不到,这个老姑娘她是当定了。
见她说得仿佛真的一样,杨氏哈哈大笑,“等哪天碰到让你心动的人,你娘就是想多留你两年,你都不愿意。”
杨氏完全把两孩子的话放心上,在她看来两个都还是孩子,压根不懂情爱,这些话也就小孩心性说说而已,“当年瑶儿也说自己不着急嫁人,现在不是已经跟大郎订婚?!要不是两人现在都还没十五岁,我估摸着她巴不得早日成亲呢!!”
李秋瑶的确说过,不想早早嫁人的话,因为她很早就对大郎存有心思。可她知道,以大郎家的条件,十五岁的年纪绝对暂时娶不了亲,当时她是想着,以大郎的能干,给她两三年的时间,一定能挣一份家业,那样就有条件的娶亲,她再说嫁给大郎的事,便能成。
只是没想到,几个月前钟巧儿会性情大变,给他们一家子带来全新的改变,短短几个月时间就让钟家变了样。当然,如果不是徐招财的打扰,对大郎的心思她暂时还不会表露。
如今听杨氏说起曾经那些话,李秋瑶有种恍如隔世的感觉,实在是这几个月来经历的事,比她过去十几年经历的还要多。
大概是屋里全都是自家人,又或者是她已经跟大郎定亲的缘故,虽然羞涩,但李秋瑶还是把心里的话说出来,“娘,先别说我跟大郎,还有两年才成亲。就是两年后我跟大郎成亲,咱们两家离得这么近,要见面也不难,您不需要这般伤怀。”
李氏从钟巧儿那边得知,李秋瑶在他们家很困难的时候,就想着等大郎顾好弟妹,挣点家业,然后跟他成亲的。一个肯在他们家连吃的都没有,还想着嫁给她儿子的姑娘,李氏喜欢得紧,“嫂子放心,就算将来两孩子成亲,他们也随时能回家看你,我绝对不会因为这事有意见。”
杨氏相信李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