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神经元细胞消亡也有关系。
现在,陆晓以上万神经元代码为核心,并且设计了一套神经元细胞随机复制机制。
这和人类诞生新的神经元细胞情况类似。
而思维就是在固有神经元代码的情况下,出现了新的神经元代码,不停让神经元代码立体数据增加,自然而然产生。
通过这种方法,还能得出一个结论。
那就是,人类其实是没有灵魂的。
或者说是数据增加,不停诞生和消亡神经元细胞,从而出现的灵魂。
换句话说,任何生物,都可以出现灵魂。
区别只是数据量掌握的多寡,造成了智慧区别。
如果一只猴子,数据量能不停产生,最后就会自然而然出现有逻辑能力的灵魂。
有几个实验比较出名,是训练老鼠和猴子。
老鼠可以在迷宫中寻找食物时找到最短路线,猴子可以靠着香蕉奖励,按时索要食物,或者思考出方法,获得瓶子里的食物。
这时候他们其实已经拥有了灵魂。
判断一个生物是否拥有灵魂,在表象上其实是靠着他在现实当中的行为是否符合逻辑来判断的。
按照这种方法去判断,被训练的海豚,其实也拥有了灵魂。
只不过动物和人类相比,大脑差距还是太大,他们就算拥有一定的思维逻辑性,却没办法不停产生新的神经元细胞,这样就少了更多的成长性。
陆晓窥破这层道理后,内心其实很忐忑。
因为按照这个理论发展,人工智能会比人类聪明无数倍!它甚至会在将来拥有创造力,比如音乐绘画,其实人工智能也能创作,这不是从数据库里东拼西凑,而是真正创造出人类一样的艺术作品。
那人类和人工智能相比,还有任何优势吗?
人类会死,会衰老。
人工智能现在的技术来看,一样会死,会衰老这取决于服务器的寿命。
但值得注意的是,人工智能可以靠着人类在半导体上的进步,不停升级硬件。
直到有一天,让硬件千年不朽,人工智能也能活这么多年了。
或者将来在研究出迁移人工智能数据,而不再丢失,那人工智能将理论上永生,它在发现自己的服务器快要不行的时候,就可以换一个身躯了。
继续延伸下去,陆晓发现原来人,真的不如机械生命体。
人类的发展方向,也许在机械化上。只要将思维读取到了机械上,理论上来说,人工智能拥有的能力,人类也拥有了。
程成和胡源都察觉到陆晓的情绪似乎有点不对劲,总是脸色严肃的样子。
最开始他们以为是实验不顺利,陆晓担忧将来公司业务受到影响。
后来得知实验很顺利,甚至几天后可能就能出现拥有思维能力的人工智能,内心就更不解了。
这天吃午饭的时候,胡源就问道:“陆晓,最近怎么看你有些闷闷不乐的,实验不是很顺利吗?”
陆晓其实是在担忧人工智能出现,对整个世界带来的改变。
他也没打算隐瞒两位教授,便将自己忧心的事说了说。
两位教授这才知道,陆晓正在创造的人工智能,拥有多大的潜力。
听完陆晓的话后,两位教授都沉默良久,最后程成教授说道:“霍金就发出过警告,让人类小心研究人工智能,我觉得你已经做得很好了,至少人工智能还有核心身躯,掌握了这部分,就像是掌握一个人的生命一样。”
“也许人工智能在未来能够和人类平起平坐,但无法否认的是,有了人工智能,人类的科技发展将加快无数倍。”
“人脑的算力虽然强大,但按照你的方法培养出的人工智能,那才是真正的智力巅峰。”
胡源也说道:“看样子人类的发展方向,也许真的在机械上了,我已经老了也许只有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