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五月对奥匈来说不是个好月份,本来它的实力就很差劲,撑住乌克兰战线基本都得靠德国人打突破。
针对希腊的战事也并不顺利,即使保加利亚的实力可以碾压希腊,但碍不住人家盟友给力,一直往巴尔干运兵。
其内部的民族分裂也使这个年迈的帝国随时会轰然倒塌,继承者也会支离破碎;多元社会带来的问题及其严重。
可以说奥匈一直在硬撑,无论是对外还是对内,都接近这个古老帝国的崩溃极限。
现在意大利参战,给奥匈带来更加大的压力,更致命的是他们在那里没有正规军,全是地方卫戍部队,战斗力极其堪忧。
需要注意的是,地方部队的民族是统一的,且在当地土生土长,战斗意志极其坚定,在某种程度上比奥匈正规军要强很多。
但他们只有区区几万人,对面的意大利可是拥有几十万人啊!
那些精锐的意大利山地步兵经过长久训练,战斗能力有过之而无不及,何况还有法国人的帮助。
无论是从哪个角度看,蒂罗尔人几乎不可能阻挡这支大军,他们能够拖延几小时都算他们厉害了!
如果蒂罗尔人的防御崩溃,让协约国打出阿尔卑斯山,几十万人的部队瞬间展开,对同盟国的巴尔干地区甚至是奥匈首都维也纳都会面临被大规模包抄的威胁。
奥匈高层得知意大利参战后非常惊恐,停止住一切进攻,从东线抽出30%的部队回防,任博罗耶维奇为指挥官。
至于高加索的远征军则没有收回,因为高层认为距离太远了,回来黄花菜都凉了。不过他们要求库斯特发起进攻,减缓乌克兰战线的压力。
奥匈的反应很快,5月2日中午意大利参战,下午两点就开始紧急部署。
但再快又能快到哪去?从乌克兰到阿尔卑斯前线至少要有1000公里,少说也需要四五天才能运过去。
如果蒂罗尔人能撑如此久的时间,战后回来一定会大加奖赏。
然而意大利不会准许,它作为最晚参战的欧洲列强,有着极为充足的战争准备。步枪大炮弹药的储量远多于俄国,生产自美国的武器装备足以武装好几个师。
如果可以,他们完全可以用炮弹覆盖整片天空,甚至是打穿山脉。精锐的步兵将会紧随其后,冲上山去夺取阿尔卑斯山。
虽然只是个臆想,但很快就会成为事实。蒂罗尔是守不住的,所有人都这么认为。
似乎要印证人们的猜想,刚开始打得很顺利,平原地区的奥匈部队没撑多久就撤了,很快就逼近到了伊松佐河战役。
几千门火炮齐齐作响,巨大的力量能够使大地剧烈震动。
奥匈遗留下来的阵地满是弹坑,血腥的雾气残留在上空,一切进展的都很顺利。
直到交战地区变成了山地,意大利就逐渐变得寸步难行。
阿尔卑斯地形极为复杂,重兵器在这里几乎不能使用,大炮必须要用绳子拖拽到山上才能起到作用。
冰冷的气候也是对士兵的一种磨练,雪山时时刻刻都有可能崩塌。
意大利士兵的训练课程也没有让士兵去挨冻,相比于土生土长的蒂罗尔人还是显得太嫩了。
不过庞大的兵力优势完全可以掩盖这一缺陷,士兵也极其专业,他们深知山地作战的方法,分散袭扰敌军。
对蒂罗尔的攻势十分浩大,意大利的预备役也源源不断往亚平宁赶来,随同友军一起加入战役。
战斗持续了将近一天一夜,奥匈在山地的防御几乎被磨平了,山洞里的休息处也被炸塌。
这样糟糕的事还会继续下去,蒂罗尔人没有大炮去反制敌人的炮火,光是战场上的浓烟都能淹没他们。
随着意大利步兵的上场,更为凶猛的进攻开始了,几十万人几乎要踏平阿尔卑斯山上的一切。
可结果却令人大跌眼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