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说,直接一挥手,让手下拿出了一样古董过来。
这是一个画卷,在马大龙的吩咐下,两名手下将画卷摊开,放在了茶桌上。
“我也不多说了,请鉴赏吧!”
马大龙道。
陈三顺明白他的意思,也不多说,上前开始看了起来。
此画的画面气氛肃穆、凝重、萧瑟。最前面的一松、一枫相对而立,树干奇崛如铁、挺拔坚硬,这不禁使人联想起枫树的耐寒与苍松的不凋。
在枫树后面的石壁上有两行款识:“河阳李唐画伯夷、叔齐”,由此可知作品的主题。在画面的中心位置,一块巨大的岩石光滑如砥,石上有二人相对而坐,这就是作品中的主人公--伯夷与叔齐。
正面的一位抱膝安坐,神态老成持重的男子,大概是长兄伯夷吧。此时,他正侧着头仔细聆听着叔齐的谈论,表情庄重肃穆,眉宇间仿佛还带着许多的忧虑,似乎正在追忆故国往事。叔齐的形态略显活跃,他身体斜倾,右手撑地,左手探出二指,像是在向兄长诉说着周武王“以暴易暴”的种种罪状。
看到这里,陈三顺已经知道这幅图叫什么了。
“宋朝的画,不错不错,宋李唐采薇图,是宋代李唐创作的一幅历史题材的绘画作品,是以殷末伯夷、叔齐“不食周粟”的故事为题而画的。”
陈三顺接着道:“画纸是绢本符合真品,设色比较淡,也符合真品的设色,从画工来看的话…先说说作者李唐这个人吧。”
“李唐,南宋画家。字晞古,河阳三城人,初以卖画为生,宋徽宗赵佶时入画院。南渡后以成忠郎衔任画院待诏。擅长山水、人物。变荆浩、范宽之法,苍劲古朴,气势雄壮,开南宋水墨苍劲、浑厚一派先河。”
“晚年去繁就简,用笔峭劲,创“大斧劈”皴,所画石质坚硬,立体感强,画水尤得势,有盘涡动荡之趣。兼工人物,初师李公麟,后衣褶变为方折劲硬,自成风格。并以画牛著称。”
“从这幅图的创作时间来看,属于后期作品,而后期李唐对人物山水的刻画,风格开始定型,尤其是后衣褶,变为方折,风格劲硬,从画中能看出这一点,落款印拔全都在线,没有明显异常,基本上是原作无疑了。”
“只不过,我有些好奇,南宋李唐的《采薇图》属于世界著名的名画,就连帝都博物馆里藏着的,都是临摹卷,你是从何得来?”
陈三顺显然有些惊讶。
这个采薇图的价格,其实跟东晋顾恺之的《洛神赋图》卷不相上下的,历史是意义价值极高。
如果他没有看错,这是原画的话,价格超过十亿以上。
“实不相瞒,这幅画传到我手中,已经将近一百五十年了,清末时期,发丘老祖宗曾经进入了一个南宋墓,具体是不是李唐的我不太清楚,但肯定是南宋的。”
马大龙道。
“那应该不错了。”
陈三顺显然确认了下来,如果在南宋的墓中找到的东西,除非有人特意放进去的,否则,肯定是南宋时期的东西。
而南宋时期应该不存在这般高仿高手,毕竟几乎是一模一样的。
“这幅画,你打算怎么卖?”
陈三顺直接问道。
“不知道,这本来是老祖宗留下的,现在发丘准备解散,我只想让搬山帮我继续保存,待他日我有了钱,再来赎回,所以,暂时要三亿,不知道陈会长觉得如何?”
马大龙道。
“三亿…”
冯秋生倒吸了口气,显然他还不知道这幅采薇图的价值。
毕竟这幅画从来没有上过拍卖场,不知道具体价格也很正常,但陈三顺在民国的时候就有过估价,自然知道这幅画的价格。
“大龙,是不是太贵了,既然是让搬山帮忙收藏,那就不应该要价还这么高,毕竟现在钱不好赚啊,搬山也是刚刚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