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韩琦成为独相,他在竞选的时候完全是一副鹰派表态,加上赵昕这个天子主战,之后一段时间内宋朝的对外政策会往哪个方向转变,已经不必多言。
但是现在最为重要的倒不是外交政策,而是内部权力划分。
赵昕是民选天子,权力几乎没有边际,韩琦是民选宰相,赵昕承诺会给他五年任期,在这段时间内,除非是叛国谋逆这种重罪,否则没有借口罢免他,权力同样超越了有宋以来的任何一个宰相。
一个是最为强势的天子,一个是最为强势的宰相,双方搭台配合,可不见得有多简单。所谓一山不容二虎,权力的拼盘就这么大,如果没有控制好,日后皇权与相权的斗争一定无比激烈。甚至会将赵昕的布置全部打乱,这是赵昕无法接受的。
汉朝削弱宰相权力,推行内朝,结果内朝的尚书成为新的宰相。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将宰相权力一分为三,可是唐朝中后期为了加快效率,三省权力有聚合的趋势,枢密院随之出现,起初这是宫中宦官执掌的部门,分宰相军权。
到了宋朝,枢密院成为西府,同时三司分宰相财政权,形成新的制衡,但是这种权力制衡同样非常不稳定。别的不说,三司这个部门时废时立,究竟是效率优先还是分权优先,上百年来几乎没有停止争吵。
所以,赵昕适时推出了分级制,包括战争分级,天灾分级。
战争的最高级别是为国战,赵昕在国战条例中写下第一条:凡国战,天子亲征,不死不休。
其余条例,赵昕下放群臣百姓议论。经过数个月的争论,比较重要的条例有这些:一旦国战开始,再无文武之分,举国皆兵;一切土地收为国有,国家统一耕种;一切百姓不分贫贱,全部参与到生产劳动当中来,男子耕战,女子织布。
国战之下,有域战,凡一道不能解决的战争,需要合数道之力,就属于域战,设数道兵马节度,此人权同宰相,因事而置,事罢而废。
域战之下,则是道战,也就是以一道之力即可解决的战争。其后还有州战县战等,官员设置及后勤调动完全不一样。
以上是战争分级,共有五等。关于天灾分级,同样有五等,第一等自然还是要天子领衔治理,无论是旱灾水灾瘟疫,评定条件以直接伤亡人数定,伤亡人数高达十万以上的灾害,就归于第一等,天子统筹调集全国的物资来赈灾。之后四等各有各的解决办法。
通过分级制,赵昕算是解决了皇权和相权的部分问题,确定权力界线,但是远远不够,别的不说,官员任免这一条怎么办?韩琦想要推行自己的政策,势必要大量亲信把控关键领域,否则政策推行不下去,五年后势必在唾骂声中下台。可是大量亲信进入朝廷,无疑大大威胁皇权。
所以,赵昕紧急又确立了官员升迁条例,官员达到哪些条件后可以升迁,这些内容其实朝中早有定例,但是超迁的大有人在,特别是天子亲信。不得不说,天子是这个体系最大的维护者,也是最大的破坏者。
赵昕的解决办法,是合并御史台和谏院,负责监管宰相推选的人员,对人员进行资质审查。这部分权力以前是归于吏部的,赵昕如今将之拆分出来。
官制改革,每一步赵昕都走得小心翼翼。
合并之后的台谏,将执掌监察大权,负责监督宰相运用权力。宰相每个季度需要给出政府报告,属于季报。每年给年报,这部分的报告,也一并交与台谏监督。这项权力是如此地重要,可惜包拯前几年去世了,否则倒是可以让他负责这事。经过朝廷公推,前宰相曾公亮取得了这项职权。
继位的第二年,可以说,赵昕全部花在划分权力以及制衡权力上面了,连今年的科举都没有太过在意,按理来说这可是他继位以来的头榜进士呀。
别的皇帝无比重视,赵昕却打着宋朝冗员泛滥的借口,今年只招录了数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