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兴元府逗留了近一个月,工厂运转地不错,赵昕启程继续南下,和各地官府签署相应的条约。并不是所有地方都和兴元府一样,接受官府入股并承担债务这个要求的。他们不愿意承担这个风险。
那赵昕也没有什么好说的,先行搁置,去别的地方谈,能够谈妥最好,谈不妥的话,将责任推给地方官员,说他们不想要让百姓人人有衣服穿。百姓的唾沫能够把他们淹死。
地方官员将官司打到了转运使上面,乃至于汴京去,赵昕这样债务转换,伤害的可是中央政府的收入。原本某地一年可收税数十万贯,布帛数十万匹,被赵昕这样一换,变成了一堆无用废纸。自古哪里有官府吃亏的说法。
最头铁的是成都府,仗着自身地位高,在朝里又有人,根本不鸟赵昕的计划。
又是一顿扯皮,赵昕完全是孤立无助的局面,被迫答应自南方转运粮食,倘或布票无法兑换布帛,可以用来兑换粮食,总之不会让官府亏本。这场官司才算了结。
赵昕增加了这部分的开支,自然会从其他地方收回。首先是推迟某些府州这笔福利政策的实行时间,具体待定,赵昕是想要送福利给百姓的,可是地方官不让,和我无关。
一口气解决蜀地所有百姓的穿衣问题,实践起来确实困难,赵昕最开始确实有些托大。既然如此,那就甩一下包袱,反正赵昕不会亏。想着赵昕送给他们政绩,做梦呢。
其次,眼下赵昕几乎垄断了蜀地一切布业,在这些不合作的州县内,工厂不会开设在这里,等着人口流失吧,同时借着转运支出的名义,可以在当地多卖两文钱。当官的被百姓扔臭鸡蛋,还想着升官,做梦呢。
最关键的是,赵昕把这批人记在自己的小本本上,日后自己继位了,有这帮人好看。得罪太子,还想升官,做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