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领导做选择题,而不是做问答题。从这一点看,宋巡的决断无疑是得体的。
交趾的使节还在海上飘着呢,赵昕就已经知道了李德政攻占城的消息。
这个可能性之前倒是猜测过,攘外必先安内(李德政已经将占城视为自己的禁脔,这么说也没有错),面对大宋这个强敌,李德政不可能留下占城这个敌人在背后。所以当事情得到证实,赵昕也并不惊讶。
宋巡送上来的选择题,总结起来无非是这么几点。
从疆域上看,一,平定交趾为止,疆域恢复至唐朝状态。二,平定交趾后,顺势平定占城,疆域恢复至秦汉状态。
从应对策略来看。一,坐山观虎斗,不参与其中。二,围魏救赵,帮助占城。
其实就选项来看,还有很多种方式,比如不平定交趾,比如帮助交趾。但是宋巡明白赵昕的意思,自然不会送这些愚蠢的选项上来。
交趾是敌人,必须平定交趾,这是前提。和交趾对抗的势力,哪怕是不去帮他,也不至于去帮交趾。
选项给了出来,接下来就是解题的过程了。下面将思路罗列一下。
首先,还是要明确赵昕发动对交趾战争的目的。直接目的是打消一些西南土酋左右摇摆的想法,推广改土归流,将西南地区真正纳入中央的统治之中。长远目的是扫清大航海时代的敌人,垄断所有航路。
先说直接目的,推广改土归流是核心,交趾平定与否反而不是那么首要。仅仅是名义上臣服的土地没有意义,赵昕需要的能够带来正向反馈的土地,从政权到财权到军权都要受中央管控,土酋当土皇帝的时代是不可能持续下去的。
平定交趾而不推广改土归流,那这些土酋转头倒向大理,倒向真腊,倒向占城,还是隐藏着分裂割据的倾向,看似开疆拓土,实则都是虚的,不若于无。哪怕是赵昕在位的时候凭借个人威望镇守住,后世子孙呢?要平定就将之彻底纳入中国,成为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成为自古以来的领土。
连本国的一群土酋都没有搞定,吃下交趾已经很勉强,还想要进一步平定占城,不是痴人说梦吗?所以第一个选项,赵昕选择平定交趾为止,止住这些人的扩张欲望,土地打下来还不够,还得要守住才行,赵昕更为看重后者。
是不是和你的想法不一样,土地不应该是越多越好吗?唉,地盘越大,也就意味着矛盾错综复杂,敌人更多更强大,没有这个金刚钻,还是别揽瓷器活。
都是成年人了,好歹要有成熟一些的看法才行。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宋朝的压力主要来自北方,南方不可能投入太多的,除非大航海时代开启,南方的效益产生质变。
关于疆域的选项做完,接下来的选项是关于这场战事的应对策略,是两不相帮去坐山观虎斗还是围魏救赵。
看似两个选项没有联系,其实是有的,如果将占城视为敌人,那么自然要想方设法地削弱他,那就是坐山观虎斗。如果将占城视为朋友,哪怕是一时的朋友,也要围魏救赵。
赵昕没有占领占城的想法,子孙后代怎么想那是他们的事情,军事占领固然很畅快,但是成本太高了,需要时时刻刻防范地方独立,属于典型的农业社会思维,即土地越多越好,人越多越好。如果你不是有着热兵器对冷兵器的跨越式碾压优势,这个真的不建议。
来自于后世,有着后世思维的赵昕更倾向于有史以来最强大的帝国——美国的做法,即肢解殖民帝国,广泛拉拢盟友,用更加“平等自由”的手段成就霸业。
美国通过外交上的等级体系(先五眼,次欧日,再他国),经济上的依附关系(世界贸易组织),政.治上的亲近关系(不是自己人就颜色**取代),思想上的中心边缘理论(西方中心论,上帝选民),成为历史上最强大的帝国。
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看问题,后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