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
十月的汴京早已寒风呼啸,落雪纷纷,但是在岭南之地,还是一片三伏天,根本感觉不到半点寒意,身上穿一件衣服都嫌热。
自五月份侬智高攻占邕州以来,距今也已经有近五个月。有一段时间没有介绍岭南战况了,闻听得侬智高四处攻城略地的消息,可能绝大部分人会觉得侬智高声势依旧,甚至尤有过之。
这个想法是错误的,自从侬智高离开广州城以来,他的部众就越来越少。离开广州城后尚有三四万人马,而随着时间推移,部众作鸟兽散,最少的时候甚至只剩下三千人不到,是不是听着不可思议,但事实就是如此。
也正是因为战场形势对大宋越来越有利,朝廷上下众人都认为侬智高败亡不过是时间问题。
遍观历史,哪怕是刘邦刘秀这等开国之主,也同样面临这个问题,比如萧何追韩信,又比如疾风知劲草。但凡能够解决这个问题的人,即便是无法逐鹿中原,自保一方也不成问题,是为乱世枭雄。
即便是后世,也面临着红旗能够扛多久这一问题,而那位的办法是建立农村**根据地,武装夺取政权。
**根据地解决了后勤问题,武装军队提供军事保障,当然还有政,治建设与思想引导。教科书的一些文字,真要落实起来,能够让人愁的头发发白,这是建立一个政权,不是小孩子玩过家家那么简单。
侬智高五月起兵,先克邕州,而后在半个月时间内,连克八州,所过之处宋军或不堪一击或望风而逃,声势达到了顶点。本部加上沿途盗匪入伙及掳掠百姓,众至十万,让赵祯都睡不着觉。
很多人认为侬智高的问题在于没有攻克广州城,假如攻克广州城就能够割据岭南,进而成为真正的土皇帝。但根本问题并非如此,侬智高起兵之初,看着所向披靡,但是并没有巩固占领区的能力,哪怕是其老巢邕州,在短暂占领后也被宋军收复。至于其他州县,侬智高军队就是进去抢一番而已,留下几百人马驻守,根本守不住。
侬智高现在,就是一个流寇,和历史上的农民起义军并没有多少区别,走到哪里抢到哪里,是生产秩序的破坏者,而非重建者,注定翻不起风浪来。
宋朝官军确实在正面战场上连连失败,比如杨家出身的杨畋就连遭大败。但是在背后战场(即侬智高占领区),可是连连胜利。侬军缺粮少衣,部队内许多人本就是流寇劫匪之徒,见势不利即随之退走。
加之余靖等文官虽然打仗不行,但是分化瓦解可是玩得一流,无论是以重金利诱,还是以父母妻儿性命威胁,手段万千,结果是侬军不少人倒戈相向。宋朝同时针对西南少数民族进行分化打击,侬智高内援外援几乎全部断绝,成为事实上的困兽。
这是庞籍等人自信的根源所在,觉得余靖他们即便无法短时间内拿下侬智高,不断压缩侬智高的战略活动范围,断绝内外援助。最后可能都不需要自己亲自动手,就有侬军部下将侬智高首级献上。
皇皇大势,若天河奔流,以北宋一朝国力,进行一场这样的围剿,结果不言而喻。
这种政策,对于国家而言,自然是亏本的,如果能够在正面战场将之击溃,何必要耗费这许多人力物力。可是对于文官群体而言,如果正面战场上胜利,功劳就是武将的,在背后战场的胜利,才能够显现出他们的水平。
之前文彦博平定王则之乱,也是不计人力物力,强行焚毁城外建筑,甚至在城外进行土木建设,在外面修建出比原先城墙还要高的新城墙,强行隔断贝州对外交通。
说实在的,也就是北宋有这么多钱给这群文官祸祸,放在其他朝代,宁愿用人命去填,也不可能用这么败家的手段。这个时代,人命不值钱,驱民攻城那是叛军基本操作。
与王则之乱相比,侬智高并没有固守一城。尽管沦为流寇,但从战略角度而言,侬智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