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范仲淹所谓的抑侥幸不追及过往,或许反弹还没有这么大,而宋朝冗官局面又必须要求裁减一批官吏。
说得简单一些就是,如果范仲淹能够做大蛋糕之后再进行分配,阻力会小一些,但是在存量蛋糕分配完毕,逼已经吃下蛋糕的人吐出来,这就让人不可接受了。
一干娘娘们很是委屈,因为在宋夏战争中,她们作出了不少的牺牲,甚至不少人还把自己娘家带过来的嫁妆给卖了助军。
在他们眼中,恩荫亲人是自己应得的,日后减少也就算了,已经恩荫过的还要罢免是几个意思。
娘娘们的态度发生了变化,那些身居高位的宦官也就有了代表娘娘们说话的机会,当然目前为止也就是在外间放出一些风声而已,尚未到达触及赵祯改革决心的地步。
这里顺便说一下吕夷简**这一年的情况。他们这**可以说是范仲淹的反对派了。
三月份,吕夷简被罢相,领了一个司徒的虚职。九月份,在范仲淹上书言事后,吕夷简深感风雨欲来,以年老去位,离开了这个权力的染料场。
吕夷简离开了权力中枢,却并不代表吕夷简的势力消失,三月吕夷简罢相,赵祯以晏殊为次相(平章事兼枢密使),夏竦为枢密使,贾昌朝为参知政事。这都是吕夷简的派系。
哪怕是之后提拔范仲淹韩琦等人,赵祯也是一直在努力维持朝堂上的平衡。其实也算不得坏事,朝堂不能够只有一种声音,范仲淹改革也有不妥之处,有些不同意见也能够更好地进行改革。
前提是,不要变成党争!
随着石介等人不断给吕夷简**递刀子,基本上隔三差五地就有人弹劾范仲淹结党营私。
不过将所有罪过推给石介一个人也是不公平的。当初吕夷简与赵祯联手终结郭皇后,而范仲淹上书反对,梁子从那一刻就结下了。
接下来的数年内,范仲淹及其友人不断被打压,而且是无端被贬,只是因为正义直言,他们自然心生委屈,委屈之后进行反思,那就是朝堂之中出现了奸邪,自己可都是依照圣贤之言行事。
是的,在他们眼中自己所为皆是正义的。皇后不过是抓破了赵祯一点皮而已,至于废后吗?这根本算不上是正当理由。没有生下儿子的皇后也多了去了,刘娥不就是吗?哪里有因为皇后无子而废后的。
我们自上帝视角看问题,抛开个人情绪谈问题。
赵祯废黜郭皇后,是借废后之事宣布自己已经摆脱刘娥的阴影,开始独掌大权了。刘娥后期所作所为不少都已经超过了皇太后的限度,在赵祯眼中,所作所为合情合理,正好郭皇后送过来把柄。
吕夷简帮助赵祯废皇后,最重要的原因自然是明白赵祯废后之心已定,至于所谓与郭皇后有前仇之类不过是给赵祯背黑锅而已,在吕夷简眼中,自己还委屈嘞。
范仲淹的心情就不说了,或许他本人真的是铮铮谏臣,但是陪同他一起的,是否有卖直求名之辈,就不好说了。
每个人的眼中,自己都是对的,想要他们换位思考,自然是不可能的。结果就是一步步演变到了今日地步。又有谁愿意解开最开始的死结呢?
事实就是,范仲淹推行新政以来,吕夷简集团所为,已经事实上变成党争的范畴了。对手所为,不论对错,一律反对。逢异己者必反。
作为一切的操盘者,赵祯在事先便已经预料到了这个局面,内心自然毫无波澜。留吕夷简党人在朝里是让他们制衡范仲淹,又不是让他们彻底破坏改革。贬谪几个言官之后,朝廷清静许多。
赵祯自己刚刚以盛礼延请范仲淹直言,怎么能够因为“小人”而罢黜改革呢?岂不是惹来臣民百工讥笑。最关键的是,西夏战场的惨败,昭示着国中有不少积弊需要处置,将范仲淹贬了,吕夷简等人因循守旧,可不会推行改革。
这一点,赵祯心中还是有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