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UU小说网>武侠修真>重生宋末之山河动> 第章 只知其一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章 只知其一(2 / 3)

当了家,商业税变得相当发达。

元朝的商业税税率是多少呢?三十分取一。这个税率比之现代社会都要低得多,当然其中不乏有色目人的私心在其中。但将税收制度标准化、规范化,使地方官员无法盘剥压榨商人,自然有利于商业的发展。

另一方面,当时还规定,商人必须按月纳税,然后才可以进入城乡市场进行贸易。如果没有纳税凭证,或不出示凭证则为匿税。如匿税“物资一半没官”。为了打击偷漏税行为,又规定“于没官物内一半付告人充赏”。如此蒙古人的商税收入自然是非常可观的,大家都受益也其乐融融。

但蒙古人的理财观念并没有因为色目人的参与而长进多少,在他们从金人手中夺取了华北大片土地后,统治集团里还有人认为,汉人对于国家没有什么用处,主张把农民赶走,把土地改为牧场。

如果这样蛮干,势必严重破坏中原的社会经济,也势必迫使农民起来反抗。幸好耶律楚材及时打消了这个愚蠢的主意,他向窝阔台建议,汉人不是没有用处,只要征收地税、商税以及盐、铁、酒等税,每年可以收入白银五十万两、帛八万匹、粮食四十多万石,足够供给军费。

不过即便如此蒙古统治者依然是只重视从中原农耕地区搜刮劳力和钱财,对汉地本身的治理反而有所轻视,从而出现所谓“汉地不治”的局面。但毕竟有了制度,照章征税即可。而这时色目商人再次参与对汉地管理之中,而“扑买”就是其中最突出的一点。

什么是“扑买”呢?其实就是朝廷不设征管人员、由商人通过招标投标的方式对一个地区或税种进行承包,预先向国家支付一定的钱财,来取得征税的权力。少收赔补,多收留成。西域商人刘忽笃马等人第一次向窝阔台提出包税的请求,想用一百四十万两白银包买全国课税。

于是在色目商人奥都剌合蛮,再次向窝阔台提出了包买天下税收的请求,并开出了让大汗无法拒绝的价码——相当于当时全年税收的两倍的二百二十万两白银。结果,就连才智出众的耶律楚材也没法阻止奥都剌合蛮获得“扑买”的权力。

奥都剌合蛮被任命为诸路课税使,统管国家十路课税所。果然不出耶律楚材所料,取得了全国课税权之后,奥都剌合蛮为了迅速收回“前期投资”,并赚取更多的利润,也将征税大权明码标价、层层转包……

“静修先生可知蒙元农税多少?”赵昺问道。

“自忽必烈汗时起,中原的赋税包括税粮和科差。税粮分丁税和地税:丁税,全科户每丁粟二石,驱丁一石,减半科户每丁一石;地税,每亩粟三升。科差分丝料和包银,是按户征收的。元代的江南赋税则与前宋相同,即继续征收秋税和夏税。夏税征木绵、布、绢、丝绵等物,秋税主要是征粮。”刘因答道,显然他对蒙元政策还是了解的。

“嗯,大体上北方科差重,南方税粮重!”赵昺点点头道,“静修先生先时说的也不错,色目商人获得包税权力,他向民间征收的税赋必定会超过此数。在蒙元权贵看来,包税人能够便捷地帮助其攫取社会财富,简直是与天上掉下的馅饼无异。但取之必予之的道理,先生也必定清楚!”

“当然,朝廷令其掌管税赋,当然要予以其特权,即便提高税额,强行征取,导致地方官府不敢干涉,而百姓控诉无门,使得民间积怨甚重,社会动荡不止!”刘因言道。

“先生所言大体不错。但不是地方官府不敢干涉,而是与其沆瀣一气,甚至蛇鼠一窝,各自取利。”赵昺言道,“以朕所知,当年安西王府的官员赵炳向阿合马表示,陕西岁入一万九千锭,但尽心筹办,可以达到四万锭,于是阿合马命赵炳负责总办。两年后,当地岁入果然增长到五万四千锭,另一个饶州总管姚文龙声言:江南财赋每年可办钞五十万锭,阿合马即任他为江西道宣慰使。”

“显而易见,地方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