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杂兵,让图兰真连续两次的袭击受挫。
向来心高气傲,渴望建功立业,赢得大的成就,博取老可汗青睐的图兰真气的直咬牙,如此下去怕是要遭到王帐那些大人物的嘲笑,就不要再提什么继承汗位的可能。
不管如何,一定要把大楚那支队伍吃掉,若是手中有更多的兵马,何苦如此为难自己,图兰真心中十分不甘,只恨自己当日所率兵马太少,现在只能另寻他法。
又经历几次的交战,双方互有伤亡,始终相持不下,谁也不能干脆利索的将对方消灭,形成了残酷的拉锯之战。
在其后,图兰真发现不能够将李忱一行全部消灭,就改变策略,将下属的骑兵分成多股队伍,全天候的不分时段的对李忱率领的押运粮草队伍发动小规模的袭扰,使其片刻不能够安宁,一直不能专心行军。
图兰真不断的小股袭击,严重影响到李忱先锋营的行军速度,同时也给队伍带来了不小的伤亡。
照此下去,恐不能如期到达约定的武州城,真要这样,李忱怕是没有被图兰真的北项骑兵杀死,也会因为误了时期,违反军令,遭受到郑介同那个老贼的刁难,结果怕是也不会好到哪里去。
为了改变这种被动的局面,扭转形势,能够继续安稳行军,确保如期到达,又能够减少伤亡。李忱决定根据北项骑兵的数量,将麾下各都有效利用起来,积极学习北项骑兵灵活的战法。
在遇到小股北项骑兵袭击时,则以都为单位,列阵迎战;若是遇到大股人马则是以营为单位,形成绝对优势,与北项进行交战。同时也将各都轮流派出,积极寻找北项骑兵的行踪,发现后积极主动的发起攻击。如此这样转换攻防守势,变不利为有利条件。
通过在与北项骑兵的不断的反复交手中,李忱下属的各都战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上至李忱、江青山、赵望庭等营指挥,下到各都头、哨长、兵士,都从实战中获取了宝贵的作战经验。
要想战胜北项骑兵,就要合理学习、吸收对方的特点,然后转换为己方的优势,以其之矛攻其之盾。在行军途中,李忱这支初上战场的队伍从精神面貌到战斗经验俱是得到了很大的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