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楚王朝元光十年十一月,都城京师正笼罩在一片歌舞升平,欢乐的海洋之中,纵然此刻天空中阴云密布,依然改变不了王公贵族,天下子民此时的兴奋心情。
大楚皇帝启宗刘治已正式继位十年整。启宗刘治,时年四十一岁,是大楚王朝第二十一位皇帝,本来皇位对刘治而言遥不可及,刘治也从来没有奢望过。刘治之母没有显赫的家族势力,她只是先皇武宗若干妃嫔中的一个,不受武宗宠爱,只是在一个偶然的瞬间被宠幸,然后就有了刘治。
刘治从不怨天尤人,作为不被武宗所疼爱的皇子,刘治对皇位本就没有什么希望,就更不会有所失望,刘治在这深似海的宫城中,只是努力的充实自己,能够做一个悠闲逍遥的自在王爷就是最大的奢求。
历史总是这样的出其不意,在你不抱期望的时候给你一个天大的奖励。
武宗朝在经过多年的沉淀积累后国力强盛,武宗个人信心膨胀,好大喜功,为了创造辉煌,扩大帝国疆域,武宗皇帝不顾朝堂实际和黎民百姓之苦,不断发动对内、对外军事战争,长年的穷兵黩武,最终导致国库空虚,民不聊生。
武宗晚年更是听信谗言,独宠宦官,对文武大臣的善意纳谏从不接受。武宗对朝堂上大臣的进谏轻则严厉呵斥,重则罢官治罪,又加上长年累月的战争使得君臣离心、民怨沸腾。最终引起河阳、河中、河东三镇诸侯的强烈不满,愤而以“清君侧”的口号召集天下,发动叛乱向京师进军。
武宗皇帝在镇压三镇叛乱时,仍旧不思悔改再次错信小人,导致用兵错误平叛失败,最终不得不匆忙逃离京师。途中武宗皇帝惊慌失措、郁郁寡欢、一病不起,后驾崩。
武宗的匆忙离世,使得大楚朝政更加混乱。武宗皇帝在位时独断乾纲,为了避免储君之争,武宗坚决不立太子,国事皆有武宗亲力亲为,却不想在此时武宗的突然驾崩造成了大楚最大的麻烦。为了皇位,武宗的诸位皇子兵戎相见,争得头破血流,加剧了朝廷的动乱。
武宗的诸位皇子中,宁王刘治势力最为薄弱,刘治对皇位偶尔有所想法,却困于自身实力,只得黯然神伤,早早抛却不切实际的想法,独自躲在一边观察形势。
刘治身为皇子自幼饱读诗书,对治理国家有独特的见解和方针政策,同时刘治待人和善、与世无争,又能够从善如流,给朝中文武大臣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国不可一日无君,为了平息争端,武宗朝内侍大太监田泽恩权衡再三,选中刘治为新的大楚皇帝,在田泽恩的强力支持和百官拥戴下,刘治于陪都永宁继位,是为楚启宗。
启宗刘治初登大位后便以皇室正统,号召天下臣民和其他各镇军队勤王平乱,在文武百官的辅佐下,历经两年有余,打败叛军平息叛乱,使大楚王朝重新恢复了平静。
启宗刘治在位统治期间,一改前朝的苛政弊端,废除繁重的徭役、杂役,刘治更是勤于政事,任用贤能,采纳建议,使得国家治理状况大大改善,创造了大楚王朝晚期的又一个盛世,称之为启宗之治。
刘治在政治上励精图治,躬身践行,改变了朝堂的风气;农业上休养生息,兴修水利,粮食产量逐年提高;商业上改善税法,积极推动商贸繁荣,税收收入增加。历经十余年的恢复发展,大楚王朝国库充盈,国力从中央到地方都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此时的刘治正值壮年,看着国内一片欣欣向荣,志得意满。朝堂内再无其他紧要大事,日常事务均有政事堂四位相国悉心处置,刘治倒也清闲。于是刘治就静下心来,每日虔心礼佛,希望佛祖能护佑大楚王朝百世亨运,更是期望长生不老,永世在位。
元光十年十一月十五日,刘治亲率文武百官前去城外大佛寺礼佛。圣上礼佛乃是当朝最为隆重的事情,礼佛之日从京师宫城到城外大佛寺这一路程,人声鼎沸、繁花锦簇。衣着鲜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