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浩浩荡荡的就飞去C高地做巢了。
直到陆戈看了一本叫《失控》的书,才知道根本不是这样。
蜂群并不会这么做。
因为蜂群实行的是“分布式管理”。
蜂王说了不算!
当准备要搬家时,一些蜜蜂就开始在前方侦察,寻找新家的备选地点。
等找到之后,它们就会回来交流信息。
蜂群会派一些蜜蜂再次前去查看,越满意地区吸引的蜜蜂越多。
最后最大的蜂群获胜,带着蜂王和其他蜜蜂前往目标点。
决定是蜂群选择的。
没有蜜蜂做“最终决定”,但所有蜜蜂几乎都参与了决定。
这就是分布式管理的决策方式。
在蜂群中,每只蜜蜂所做的可能都很简单。考察一个地点,回来告诉同伴它觉得好不好。
可能有些蜜蜂更看重蜂巢的高低,有些蜜蜂更看重周围花的品种,有些蜜蜂更看重安不安全。
它们都分别做出了自己的判断。
最后选择的新家,就是考量了所有选项之后,得到最符合大家希望的结果。
每只蜜蜂所做的都很简单,但最后却做出了复杂的决定。
这就是蜂群思维的魅力所在。
单个的蜜蜂拿出来看,并不聪明,甚至跟智慧生物相比显得有些“愚钝”
蜜蜂在进化过程中,首先形成了大脑,让它们可以处理信息。
但是由于飞行需要最大程度减轻身体的负担,使得它们的大脑不能够变大。
事实上,蜜蜂的大脑比一粒沙子还要小,其中只有不到一百万个神经元。
尽管一百万个神经元依旧是一个庞大的数字,但与人类850亿个神经元相比。
不管人类有多聪明,除以85000,就是一只蜜蜂的智慧。
所以一只蜜蜂仅为一个非常简单的有机体。
但是它们依旧要面临许多困难的生存问题。
比如对于蜜蜂的进化来说,它们选择的筑巢地点越好,对于物种的生存就会越有利。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蜜蜂形成蜂群思维,即群体智能。
从收集信息到选择,通过振动产生的信号代表它们是否支持某个特定的筑巢地点。
成千上万的蜜蜂同时振动它们的身体时,就是一个多维的选择问题。
它们揣度每个决定,探索所有不同的选择,在这个相互推动和拉扯,汇聚它们各自的知识、智慧、洞察力和直觉于一体的过程中达成一致的决定,就是最佳的智力决策。
《失控》中说:“‘蜂群思维’的神奇在于,没有一只蜜蜂在控制它,但是有一只看不见的手,一只从大量愚钝的成员中涌现出来的手,控制着整个群体。”
简单,愚蠢的个体,却组成了智慧的群体。
陆戈曾经不止一次思考过。
蜜蜂尚且如此,那么更加聪明的人如果集中在一起,能不能也产生这种“蜂群思维?”
实际上关于群体智慧的力量,在科学上有个经典的实验。
“在玻璃罐中放满糖果,然后请试验者来猜测糖果的数量,记录每个人的答案、答案的平均数及其与正确答案之间的关系。
以2007年在哥伦比亚商学院的实验为例,糖果实际数目为1116颗,73个学生参加实验,73人的个人答案有多有少,但都离1116相差甚远,而73人个人答案的平均值却为1115颗,与糖果真实数量仅1颗之差。这本质上是个预测问题,其结果正体现了群体的智慧。
卡内基梅隆大学组织行为学专家安妮塔?伍莱表示,影响一个团队发挥群体智慧的最大因素正是成员之间的协调程度。
尽管群体的协作能带来1+1大于2的效果,但知易行难!
原因就是“人”太聪明了,有自我意识,有“我”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