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UU小说网>科幻灵异>铁血大明1625> 第二百一十章 这样更好。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百一十章 这样更好。(1 / 2)

虽千万人吾往矣啊……

孙承宗看着和士兵们亲密交谈的天启帝,心中怅然若失。

似乎自己曾经前来辽东那会,也是这般念头,这般想法。

明明直接是东林党人中,备受看好的下一代领头羊,却毅然决然的选择了远赴辽东,一呆就是这么多年。

明明是儒家出身,却在边界练兵,期待着可以收复失地。

那会的自己,大概也是抱着拳拳爱国之心,抱着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念头,前来辽东的吧。

可是为什么久居辽东之后,自己就变得失了当年意气了呢?

即便也曾经有想过,率军出关,寻找建奴主力一决胜负,可是难道机会,真的就只有那一次么?

孙承宗扪心自问,机会,并不只有那一次。

甚至辽东军民的求战之心,也是在他一次次拒绝出兵的要求之后,才开始涣散起来的。

这也就直接导致了,孙承宗前脚被调走,后脚偌大辽东,就几乎全面服从了高第的军令,撤回了山海关。

而这件事,成为了孙承宗自我怀疑的.asxs.。

在这段时间里,孙承宗一直都在反复思考,为何自己离开辽东之后,辽东大权的转移,交接,会那么的顺利。

顺利到关宁锦这道辽东军民万众一心修筑的防线,能够轻易被大军放弃。

百姓流离失所,在雪地中迁徙。

而自己训练的那十一万大军,居然只有万余人留在了宁远,和袁崇焕当了辽东的钉子户。

别的,居然全部都龟缩回了关内。

这还谈何保家卫国,守土开疆?

孙承宗怀疑,自己练出来的这些兵,虽然战斗力不错,但是忠君报国之心,建功立业之心,却有了明显的不足。

甚至就连自己视为左膀右臂的王世钦、尤世禄他们,都折回了山海关。

而天启帝那低声说出的孟子名言,让孙承宗觉得,自己也的确该抖擞精神了。

至少,天启帝是想要干出一番事情来的。

至少,大明,还没有彻底失去一战之力!

乍一眼,孙承宗瞥到了朱由校后腰别着的一柄短杆火铳,突然皱起了眉来。

双目扫视这无数瞪圆双眼的人头,孙承宗恍然大悟。

很明显的,有着很多颗人头的眉心上,都有着一个弹孔。

联想到天启帝那只神出鬼没的卫队身上,都配有一长一短两杆火铳,孙承宗觉得自己发现了盲点。

难道说,天启帝已经有了法子,可以改善火器在阴冷潮湿的环境下发挥不了效用的这个问题?

“将军,莫非京师中,已经有了可在寒冬下发挥效用的火药火器么?”

听着身后孙承宗的话,朱由校转过身来说道:“没错,新一轮的火器革新,已经在京师中展开了。”

“我记得没错的话,老师的麾下,应当有一员大将名为孙元化,可对么?”

“本将记得,他是徐光启的弟子,老师你引荐的兵部司务来着。”

“为何此次没有在山海关中,见到他人?”

孙承宗面色一苦,愁眉苦脸的说到:“孙大炮那家伙,现在在宁远,和袁崇焕满桂他们一同守宁远呢!”

“若是他在山海关,没准老夫也能心安不少,毕竟孙大炮那家伙,算得上是大明火炮使用第一人。”

“整个大明,虽然说皮岛毛文龙的手下还有着几个玩火炮玩的不错的家伙,可是比起孙大炮,还是差上了不少。”

“虽说孙大炮总爱传那个什么西洋耶稣会,可是孙大炮毕竟能力还是有的。”

孙承宗一番解释,朱由校才恍然大悟。

原来袁崇焕所在的宁远,之所以有着勇气,将整个辽东的火炮全部搬到宁远城去,是因为有着孙元化这个被孙承宗叫做孙大炮的人在。

孙元化此人,在原本的历史上,将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