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元吉见此继续道:“那就议一议其他事吧。”
听到这话,李纲、裴矩等一众老臣相继开口了。
一众老臣先是汇报了一下宫中政变以后的收尾工作,将宫中在此次政变中所损毁的亭台楼阁,以及城墙宫门等各处地方整理成册,递到了李元吉面前。
李元吉在大致翻阅了一番以后问道:“将这些地方全部修缮好需要多少钱财?”
陈叔达稍微拱了拱手道:“回殿下,需要二十万贯钱财。”
听着不算太多。
但对如今的大唐国库而言却是一笔巨款。
毕竟,三省为此次宫中政变中牺牲的将士们、宫人们,发放了一笔丰厚的抚恤,随后三省还要筹备出足够的钱粮应对随时都有可能发生的大唐内乱,以及突厥人南侵。
在刨除了这些以后,国库里就没多少钱了。
能不能用来修缮宫中所有损毁的地方,还要看应对完大唐内乱,以及突厥人南侵以后剩下多少。
李渊的内库倒是有钱,而且有很多钱,还有无数的奇珍异宝。
但那是李渊的私房钱,不能跟国库的钱混为一谈。
这就是李渊在将绝大多数的战争缴获私有化以后所形成的弊端。
按理来说,所有的战争缴获都应该充入国库,以做充实国力所用的。
可李渊没这么干。
李渊在拿到战争缴获以后,首先就分润出去了三成,分给了那些有功的将士,其次再拿出两成,让朝野上下的高官们跟着雨露均沾,再拿出两成,分给三个宝贝儿子,剩下的三成被痛痛快快的收入到了内库当中。
国库在这中间没有进一文钱。
这就造成了李渊的内库富得流油,国库却空的跑耗子的窘境。
这种分配战争缴获的方式,肥了李渊,也肥了满朝文武,却亏了百姓。
所以这不是一种合理的分配战争缴获的方式,必须做出改变。
不过,要改变也不是现在改变,必须等到大唐有了新的战事,有了新的缴获以后才能改变。
所以在此之前,李元吉只能将这件事压在心里。
李元吉盯着陈叔达问道:“国库里现在能不能拿出这笔钱?”
陈叔达迟疑了一下道:“能倒是能,但一旦拿出这笔钱,随后突厥人来犯,朝廷要用兵的话,就只能节衣缩食了。”
李元吉毫不犹豫的道:“那就算了,我们就算是再穷,也不能从将士们嘴里扣。”
陈叔达、李纲、裴矩、萧瑀等人深以为然的点头。
李元吉沉吟了一下道:“这样,你们派人去清点一下从魏国公府抄出来的钱财,一并充入国库,看看能不能挤出二十万贯来。
如果不能的话,我再想想其他办法。”
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父兄啊。
这就是大权在握以后,不砍死父兄的弊端。
必须养着,也必须将他们所生活的地方修缮好,必须将他们养的白白胖胖的。
不然的话,容易被人诟病。
虽说李元吉不在乎被人说几句,可其他人在乎啊。
他要统御其他人,就必须考量其他人的态度。
“如果算上魏国公府家财的话,倒是能挤出来一点。但魏国公府的家财多是田产和地契,需要发卖了以后才知道有多少。
能不能挤出二十万贯来,臣也不好说。”
陈叔达暗自盘算着说。
虽然裴寂府上的家财很丰厚,全部兑换成钱粮的话,应该会有不少。
但朝廷用钱粮的地方也不少,比修缮宫中亭台楼阁还重要的事情比比皆是。
国库没钱的时候,自然得先尽着最紧要的来,国库有钱了,自然得将很多最紧要的事情排在前面。
而修缮宫中亭台楼阁的事情,明显不是最紧要的。
毕竟,宫中那些受损的亭台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