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夷狄之患
故事追述至战国之际,当时的秦国、赵国、燕国为了抵御北边的少数民族的入侵修建了长城,当时长城还是比较短的。后来始皇帝灭六国一统天下,北方边境的匈奴人也壮大起来了,于是始皇帝征发徭役修建长城。汉高祖刘邦夺取天下建立汉朝后,也深患匈奴的困恼,在解决完国内的问题后,发兵二十万讨伐匈奴,结果被围在白登,最后还是求和才解围。几十年后汉武帝深以此为辱励志消灭匈奴,后大力发展骑兵,派霍去病、卫青多次讨伐取得了封狼居胥的伟大成就,有效的消灭了匈奴的有生力量,并把一部分的匈奴人赶往欧洲,极大的缓解了边境的军事压力。后来到了汉武帝的孙子汉宣帝刘询时彻底的解决了匈奴之患。至王莽篡汉后,天下群起义雄,在此期间,胡人开始内迁,进入了传统的汉地。当时的东汉还能有效的管理胡人,经过百有余年的时间迁往内地的胡人逐渐争多,而朝廷日渐衰弱,胡人已有崛起之势。在凉州之地,董卓借助二十万西凉铁骑把持过朝政,其中就有胡人中的羌人在其中。后魏武帝把匈奴划分为五部众分居塞内,用以监督他们。
等到西晋建立后,由于常年的战争导致地广人稀,胡人乘机占据汉人的地盘开始壮大。在当时的西北,羌人秃发树机能叛乱,朝廷派兵多次讨伐战果丰硕,斩杀羌人数以万计,最后秃发树机能发动的叛乱被平定了下来。在西晋的雍、秦发生了氐、羌的叛乱,上党的匈奴人也发生了叛乱,后来贾南风废了晋惠帝的愍怀太子,席卷国内的灾难由此发生,边境的防务更加没多少人在意了。
匈奴之众此前被魏武帝分为五部,居于并州境内并加以看管。后来司马炎践祚后,塞外的匈奴大水塞泥黑难等率领两万部众请求内附,皇帝同意了请求,让他们居住在河西宜阳城下。自此之后,匈奴人与晋人开始杂居,平阳、西河、大原、新兴、上党、乐平(皆在今山西境内)等地皆出现了匈奴人。后有匈奴单于刘猛叛乱逃出塞内,晋庭派何桢讨伐,他凶猛擅战,诱使匈奴左部都李恪杀掉了刘猛,于是匈奴人老实下来了。
东北的形势不如西北那么紧急,但是由于幅员辽阔,种族部落甚多,隐藏的隐患也越多。当时治理东北有成效的有三人:卫瓘、唐彬、张华。卫瓘治理幽州,当时的幽州东边有乌桓部众,西边有鲜卑的拓跋力微,两者经常袭扰边境。后来卫瓘设计离间二人,降伏了乌桓部,除掉了拓跋力微。拓跋力微就是后来北魏的先主。讨平孙吴后,唐彬被派来幽州监军,他到达之后训练精兵,注重农事,打的鲜卑部众率土来降,开疆拓土,收复了秦汉故地。张华治理幽州时,周围的小国皆派遣使者献礼朝见,四方莫不臣服。张华的事迹乍听觉得很了不起,但是细细思索也有不真实之处,别人遣使其实是件很寻常的事,你说四方臣服也只是一面之言,其远不如前二者的事迹来的那么真实。
胡人的规化从东汉以来一直有发生,到了晋初尤为明显。晋胡杂居,治理十分麻烦,因此有很多人建议把胡人迁居他处。邓艾在曹魏末期就曾建议到羌人、胡人与自己本国的国民混居在一处,应该渐渐的把他们迁出去,使自己的民众居于国内。当时的有识之士皆已意识到,胡人、羌人趁战乱逐渐占据了国内人民的生存空间,长久之下必然产生矛盾,更有甚者说到百年之内当有战乱的危险。晋武帝时,山阴(今浙江绍兴)县令江统作《徙戎论》陈述夷狄之患。
下面我们讲下其中的一些内容,曹魏建立之初,还与蜀地分隔,,国内的夷狄分布在不同的地方。魏武帝令将军夏侯渊讨伐叛乱的氐人,后来在与刘备的汉中之战失败后放弃汉中,于是把这些氐人迁入秦地,想要把他们作为抵御蜀国的一道屏障,这是当时的权宜之计,只能使用一时,不能长久。不只是魏国这样干,蜀国也是这样做的,也把部分氐人迁移到蜀魏两国的边境让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