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室大佬们把一切商定之后,才把年轻一辈的叫进来,当着所有人的面,李明勋告知,要么两位长子去当人质,要么幼子昭铭去当人质,最后抽签决定,而抽签的人则是裕王妃。
王妃含泪做了签子,其实一切都按照裕王所说的,无论抽哪个,最终去的都会是李昭铭。
最终王妃请求和小儿子一起去,皇帝在征询了父亲和弟弟的意见后选择了同意。
李明勋选择留在裕王府,而李君威送皇帝回宫,路上,李君华问:“抽签,是你早就定好的吧。”
“是,王妃抽出什么来,最后都会选择昭铭。”李君威说,他又说:“王妃其实做了两个签,并不全是昭铭,但天命如此,抽出的那个还就是昭铭。或许昭铭命里就该有这么一遭。”
“这么一遭?是应该有这么一劫吧。”李君华说。
“是福是祸,谁人知道的呢?”李君威淡淡回答。
林君弘说:“你那么喜欢昭铭,为什么要让他去。那天老爷子要把昭铭过继给皇上,你还说要让昭铭继承你的王位呢。”
其实林君弘乃至皇帝都一度认为,最后去的人会是李昭承,虽然他与李昭誉年纪相仿,也同样列入储位考虑中,但终究表现的不如李昭誉优秀。李昭承可贵在胸怀度量,但智谋上,却是不如兄长,有的时候,想的也简单了些。
若只能二选一,李昭承的可能性要大一些。但他们也知道,如果真的这么选,是最狠心无情的办法,昭承与昭誉两个兄弟也会彻底决裂,李昭承与李君威的父子情也就到头了。
说起来,在还没有李昭铭的时候,李君威喜欢昭承多过昭誉。
“昭铭要想当裕王,那是必然有这么一劫的。”李君威喃喃说道,见两个兄弟吃惊看着自己他连忙转移话题说道:“二哥,不如让昭铭就过继给你吧,这样他身份贵重些,李昭奕同意的可能性也就更大一些。”
“好啊,我再问问父皇和你家王妃,他们若同意,那就同意吧。”李君华说。
李君威执意让李昭铭去印度当人质,其实就是想要培养这个小儿子。
而李昭铭要继承的,可不是什么皇位,而是李明勋的理想,那个传承了两代的秘密。
可以说,在这项传承上,李明勋父子都认为是成功的,一个不想当皇帝的亲王,在帝国政治中扮演充分的角色,能更好穿越者所具有的那些优势。而李君威有这么多儿子,他却找不到一个能继承这个理想的人,这可是比帝国没有确立储君还要重要。
帝国可以拥有一个庸碌的皇帝,但这个理想不能交给一个庸碌的人。
李昭铭很小,没有表现出足够的才能,但问题在于,李君威不得不提前做准备,假设这个孩子表现出足够的才能,但施展的空间又是另外一件事了,这才真正的裕王传承。
李君威认为,在自己这一代,没有第二人比自己适合继承这个传承。他不想当皇帝,却深得皇帝的信任,有足够的权力是施展,有足够的空间去引导。
而为什么李君威能做到这一点呢,可不只是能力出众和真挚的兄弟之情,在他看来,皇帝对自己如此信任的重要原因是,皇帝对自己是有愧疚的。
帝国皇位传承是皇帝一言而决的,当年李明勋传位给李君华,理由是身体不适。但传位三十多年,太上皇仍然精神矍铄,显然这就是一个理由了。
真正的原因是当时长子君度与次子君华进行了储位争夺,李明勋不想帝国出现玄武门之变,既然太子的名分不能保证,那就用皇帝的名分就保证。
这就产生了一个问题,那就是裕王李君威没有进入储位考虑就自动落选了,因此在李君华继位之后,太上皇越长寿,裕王表现的越优秀,李君华内心的愧疚也就越多。
从后往前看,假设太上皇多当十到十五年的皇帝,给李君威充足的时间成长,以他西征之功,展现的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