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安并不指望在一开始就让孩子彻底搞明白他的观点,他知道这不太现实。
在课前引导过程中,他尽可能让孩子们从一种最原始的角去看待旋律。
这个简化的过程就是做减法,减去和声,减去节奏,减去节拍,只留下心电图一样的音高连接线条。
只有让孩子们先看到光秃秃的旋律线条,孩子们才能专注于当和声节奏节拍这些其他元素出现时,旋律发生了哪些改变。
或者说,孩子们在演奏一首作品时,如何避免旋律被其他因素干扰。
这是他教学体系中的一个重点,倾听。
李安回到钢琴前坐下,“现在让我们再次回到舒伯特的小夜曲,我们再试一试从中去找到你们熟悉的旋律。”
说罢李安摘下手表放到一旁,轻呼一口抬手落指,小夜曲的前奏响起,还是以大调和弦开场的小夜曲,孩子们依然在一开始有种别扭的感觉。
不过随着音乐展开,孩子们按照李老师的话去寻找他们熟悉的旋律线条。
在寻找过程中,为了清晰地抓住旋律线条,渐渐地大家反而不太在意和声的进行。
当大家都清楚地抓住旋律线条时,他们忽然发现这段旋律还是那么优美,尽管是在一种大调进行中。
而到了后面原曲中的大调部分,李安老师用小调和声演奏出的感觉又让他们仿佛回到了静谧的夜空下。
一曲结束,旋律没有变,但是给大家的感受完全不一样了。
“大家有没有经历过这样的情况。”
李安侧过身,抚琴问向讲台下方:“一首曲子弹着弹着忽然大脑短路,明明手指还在动,脑子里也知道接下来该弹什么,但就是感觉不知道自己在弹什么了。”
瞬间,所有孩子都举起了手。
李安示意大家把手放下,转身演奏了段激情四射的音乐片段。
孩子们听得激情澎湃,尤其是后面的部分,不知道李老师用了什么和弦,总之就是一个字——燃。
忽然收手,李安再次问大家:“我重复了几遍主题旋律。”
“两遍?”“一遍?”“三遍?”
各种回答都有,李安给出了正确答案,“三遍主题旋律一模一样,后面你们的注意力都到了我的左手,忽略了右手。”
“你们忽略了旋律。”
孩子们恍然大悟,他们之所以在弹琴的时候会出现不知道自己在弹什么是因为他们脑海里的旋律线断了。
“很多时候,当动人的和声进行出现,我们必须提防,我们的注意力始终都要留在旋律前进的过程中,如果旋律线在我们的演奏中断了,那所有的手指运动都会变成机械化。”
“旋律的展开必须时刻保持,说得再严肃一点,音乐的前进不取决于和声,和声只是燃料,而旋律进行才是发动机,作为演奏者的我们决不能被左手的和声干扰,和声服务于旋律,我们也必须倾听旋律。”
眼前一波绿色教学点1升起,李安欣慰地点了点头。
“现在和我一起记住第一句话,右手演奏的旋律与左手演奏和弦无关。”
这次孩子们彻底明白了为什么开始李老师要把和声从旋律里踢出去,左手的功能怎么能和右手的功能混为一谈。
见孩子们似乎已经有点感觉了,李安也直接了许多:“那我们再看看节奏。”
说到节奏,孩子们可太有话说了,就算您不举例子我们多少也能想象出来和声与旋律是两样东西,毕竟是两只手弹的东西。
可节奏难道不是在旋律里面的吗!?虽然按您说的划出旋律线里面是没有节奏体现,但但但,那您倒是说说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