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夫其不容人乎?魏相其不容人乎?奈何因一齐赐,而必欲伤雎之命耶?“
车右先生道:”雎有辩才,口若悬河,当其恣意而谈,或有所失,而失意于大夫及相。然事涉邦交,非其人焉知其详!臣请侯嬴之相救也,亦暗相顾卫,雎乃得平安。“
黄歇道:”先生保雎,芒公其知之? “
车右先生道:”臣安敢背芒公。惟事涉魏相,诸芒公子尽皆不知。申公子将事黄公也,芒公乃令臣请范雎以助黄公。“
黄歇于座中礼道:”臣深感芒公之义,及先生之助。今入于秦,若能得意,皆芒公之赐也。“
芒申伏拜道:”父命申再拜于黄公,黄公但有驱使,不敢辞也。“
黄歇道:”此入秦也,非敢必其言,断其事,惟相机而动。今得公子与先生之助,事必成也。“
休息一夜,复得饱食,芒申和车右、虎仲两位先生精神渐复。众商人在外或买或卖,还有两日,黄歇不管这些琐事,只在堂中与芒申等三人闲话。时不时打听一点实质性内容,三人也不知是不觉得还是有意不隐瞒,都爽直地道出。
到预定出发的那一天,天竟然下了小雨,黄歇不愿改变计划,决定冒雨而行。宛城令派出一队秦卒护送并监视他们到了吕邑。
吕邑是故吕国,也曾是楚国的吕县。黄歇他们到时,竟然看到了难以置信的一幕:秦卒竟然和穿着明显是韩国服饰的兵卒,办理移交。
黄歇到了邑令府中,查验了节符,确认邑令确实是秦人。到馆驿安置下来,四出转了转,发现这里居民有着韩装的,有着楚装的,有着秦装的,相互之间聚族而居,互不相混。见邑里突然来了这么些身着楚服的人,那些故楚人主动上来见礼,倍感亲切。黄歇等也一一应答着,相机打听一些当地的情况。原来一个月前,韩国将吕邑转给了秦国。但吕邑的兵卒都是本地子弟,不可能离开,直接转为秦兵。这些士卒过去都着韩服,转为秦兵后,一时换不了装,所以还是身着韩服。眼见得韩国竟然和平地将如此巨大的城邑移交给秦国,不安从黄歇心中一阵阵泛起:看来要与秦议和,价码小不了!
第二天出发后,天时雨时停。吕邑也派出一支十余人的队伍,护送商队连续跨越几道河流,便进入了山地。在入山口的位置,便是一座边境小城析邑。这里曾是秦楚相争的战场,但自从蓝田一战后,这里已经久不见刀兵,邑民也全都是秦人。
将商队送到这里后,吕邑的士兵便返回了。商队休息一夜,由此入山。转入一片谷地,那里是楚的发源地丹淅。没有了秦人的干扰,黄歇带着几个人凭吊了楚王先祖。丹淅之地城邑众多,但由于秦人贬抑商贾,这条道上几乎没有商人通过。邑人看到如此庞大的商队,开始以为是某处盗贼,处处鸣金报警。好在这里是楚国故地,大家还能沟通商量。黄歇说明自己乃是楚公子,并出示了楚王族佩饰后,邑民打开了城门。商队挑选了其中较大的一座居住。虽然这座城邑是周围比较大的,但逆旅的条件相比平原地区差了不少。房舍低矮潮湿不说,还四面漏风,屋顶漏雨;食物也不周备,其他服务更谈不上。众商人和家人只得自己动手,四下采购粮食和佐料,打火做饭。
接下来的几天大家都在山地里行走,体力消耗很大,每日行走不远,见了稍大的城邑便去联系投宿,便与不便,服务是否周到,都已不在考虑之列。如此几天之后,大家进入了丹水谷地,依山而建的武关,赫然在目。
尽管一路前行,都是秦国土地,但只有进入了武关,才算真正进入了秦地,之前只能算入秦的楚地。秦人占领楚地后,一般沿习楚地风俗,秦国的特色还不明显,一路行来总算顺利。遥见武关后,大家的心情才真正紧张起来。
秦人的商业活动较不发达,除了商鞅变法的影响外,秦地四塞的地形,也阻碍了它与关外相通。黄歇率领的这一支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