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了,妈的心里可真疼呀,你们两个以后还怎么嫁人呀,妈对不起你们,没有照顾好你们呀。妈宁愿这几下子是抓在自己脸上啊……”
孔爱秋哭得如此悲切,惹得两个闺女张国佳和张国丽也跟着痛哭起来。
张文文冷冷道:“就算不抓花她俩的脸,她俩也嫁不出去。”
可不是么,光是孔爱秋这个作天作地的丈母娘,就已经吓退一众想踏实过日子的小伙子了。
孔爱秋装腔作势地哭完,终于努力地挤出了两滴眼泪,一转话题,道出了自己此行的真实目的。
“翠莲妹子,我养大两个闺女也不容易。现在她俩的脸被张文文抓成了这样,医药费你们肯定是要赔的。国佳的医药费一百,国丽的医药费一百,总共两百块,一分钱都不能少。”
孔爱秋早算好了,两百块钱,够她去镇上扯几丈布给全家人做好几套冬天的衣服了。
听到这里张文文总算是明白了,闹半天原来这一家人是奔着两百块钱来的。先挑事儿的反而来索要医药费,这叫恶人先告状。
张文文说道:“凡事都要讲究一个公正,医药费可不能你说赔就赔。张国佳和张国丽受伤了不假,我的背还被她俩抓伤了呢。”
孔爱秋见张文文不肯赔钱,问道:“那你说咋办吧,张文文。”
张文文说道:“这件事得找人来裁定一下。当时我和张国佳张国丽打架的时候有人证在,到时候叫上人证,叫上村子里的人,叫上大队长,让大家伙一起来评评理,看究竟谁该赔谁钱。”
孔爱秋心想,读书人果然是不一样,竟然没着了她的道儿。
孔爱秋又回头看了一眼自家的俩闺女,见自家俩闺女只会哭和瞪眼,完全没有张文文这样的口才,关键时候只能让她这个老娘在前面冲锋陷阵,而她俩起不到任何作用,不由得恨恨地咬了咬牙。
“评判就评判,你以为我会怕你不成!”孔爱秋瞪了两个闺女一眼,“国佳,国丽,我们改天再来!”
于是,孔爱秋又带着两个闺女气势汹汹地离开了。
兴许是自知不占理,孔爱秋后面竟然没有勇气再带着两个女儿再寻上门来,这次三个人打架的事情自然也就不了了之了。
应大队长张国富的请求,张文文担当这次扫盲班的负责人。
张文文决定带上王翠莲一起去。
王翠莲性格有些内向,起初不愿意去人多的地方,怎奈经不住女儿的一再要求,于是最终便决定收拾打扮一下,和女儿一起出门。
王翠莲收拾完了头发,眼看着快天黑了,王翠莲匆匆做了晚饭,她们吃过之后就要去扫盲班了。
张文文看到王翠莲手里的针线管,无奈的说道:“妈,您拿这个干啥啊?”
王翠莲看了一眼针线筐,一脸理所应当的说道:“我不拿这个去那里干啥,干坐着?"
张文文无奈扶额道∶"妈,今天我是老师啊,你都不给我捧场,人家更不给我捧场了。"
现在张文文心里想着她早晚会把王翠莲接到城里去生活,那么让王翠莲识字就是很必要的了。
王翠莲听到张文文这样说,也觉得有道理,将针线管放下道∶"这样行了吧,咱们快走吧。"
扫盲班就在大队部开,看着周围的人成群结队,妇女一个个拿着鞋底子,要不就是拿着针线笆,男人们也一个个笑得开心,张文文心中一阵无奈。
她自然知道扫盲的必要性,建国之初人民意气风发,但是回头一看家底一穷二白,全国人民百分之八十以上是文盲,各个行业都急需人才,所以中央才提倡开办扫盲班。
后世华夏为何短短二三十年就飞跃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其中九年义务教育功不可没,因为它为华夏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掌握了基础知识的工人。
这时候的扫盲,脱盲要求是能认识一千五百个常用汉字以及能够阅读报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