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走?等到了冬天,你想走也走不了!我觉着,还是早点走的好。”
“要走你走!我相信李四姑娘说的。反正南图岭就没有不涝的地方!咱们这样的人,去了别处,能不能进城,都另当别论!在这,至少还有李家,还有这头上的一片瓦!”
“对对对!我也相信李家!”
“我也是!”
不出意料的,连之前想走的那位,此刻也站到了相信李家的这边。
……
这一晚,赵李两家看着碗里的糊,都知道,这是最后一顿了。
王氏舍不得吃,打算明天给楚楚、四宝和七丫。
赵家老太太更是直接拒绝喝。心照不宣的把碗推到王氏面前。
“赵奶奶?”
“身子都埋土里了,还吃啥吃啥。”
四宝是第一个,把碗里的糊,喝光的。
不仅喝光,还很高兴喝光。
因为,她终于能光明正大的吃池塘里的鱼了。
要知道,她求了阿爹阿娘许久,他们都不准她抓鱼。
“阿爹!明天,抓鱼吧!”
“鱼?”
“嗯!池塘里的鱼,又大又肥。”
赵李两家人,瞬间从低迷中醒来。
他们怎么把这茬忘了!
于是,天不亮,李二木就把陈山一帮子人,给领了来。
因为没有渔网,七八十几号人,提着桶舀水。
也就是人多,加上今天雨小,天亮时,池塘也见底了。
一个个拿着簸箕,在淤泥里捞。
池塘里不仅有鱼,还有不少泥鳅、田螺。
装了一挑又一挑的,往外送,泥鳅和田螺,一样能吃。
赵大婶领着女人们,在宅子里等着,东西送来,大伙也开忙活。
洗的洗,杀的杀。
先把今天一顿的弄出来炖上。
让他们没想到的是,中午的时候,督抚大人差人来告诉他们,粥棚保管够一人一碗的,让他们去排队领粥。
大伙都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许多昨天还痛骂官府的人,这会儿红都红到了耳根子。
“老天爷还是善待咱们的,有李三老爷这样的善人,又有督抚大人这样的父母官,咱们一定能熬过这个难关的!”
于是赵大婶连忙把没炖的鱼,改成了烟熏。打算备着,万不得以的时候,再拿出来用。
陈山也把带着人把粮库收整一番,熏鱼干不能堆着放,在这样的阴雨天气,容易发霉,得晾着才行。
领着人出城砍柴的李大石,也在下午回来了。
路上全是淤泥,浅的地方没过脚踝,深的地方甚至没过膝盖。
这种情况没法拉车,只能全靠人背。
也就好在他们人多!
和李大石一起回来的,还有赵二婶子领着出去的年轻女人们。
她们背篓里装满了野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