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桢微微点头,盛腾若有所思。
虽未发表言论,却在心中扎下了革新的根。
“霖州民风彪悍,战时能组成义军咬敌人一口,成为一股不可小觑的民间抗敌力量,但战后他们却潜藏着为害百姓的隐患而让他们彻底交回武器,若辉寇再次入侵,又会浪费这股抵抗力量,所以臣决定训练民兵”
大宇朝怕百姓造反,凡是遭灾的地方,就把青壮男子募兵,编入厢兵。
孟青云提意训练民兵,让他们产生焦虑。
如果百姓训练有素,聚集起来造反他们就不再是乌合之众,反而成为一支强势的力量。
做惯了鹌鹑的大宇朝堂十分偏执,他们脑中永远防的是自己人。
至于外夷,用岁币能乞和,绝不动刀枪。
也就是这次战争大宇朝大胜,朝臣看到了希望,否则孟青云训练民兵的奏折一上来,就会有无数顶帽子甩过来。
果然,孟青云在讲述训练民兵的具体事宜,以及民兵的管理体制时,盛桢一直沉思,权衡得失。
训练民兵优势很明显,只要辉军下一次入侵,就会陷入百姓反抗的汪*洋大海中。
他们忙时耕种,闲时训练,辉军入侵还能武装起来抵抗,对朝廷来说有百利而无一害,唯独过不了他心中的那一道坎。
怕造反啊!
“训练民兵自然能更好的抵御敌寇,但若是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然后据啸山林,又会成为我朝附骨之疽”
盛桢含糊其辞表态。
他也清楚孟青云早就着手训练民兵,他没有反对,也没有赞同,一切都是默许。
此刻他也只能这样说了。
“陛下,臣在霖州走访过好多地方,但凡百姓有一口吃的,没有人会去造反,若是村中有人蛊惑,不用官府镇压,百姓就把他消灭了”
孟青云说了许多下基层例子。
“百姓的要求很低,想法更简单,只要能果腹,觉得便是好日子,谁闹事就是在破坏好日子,弄不死他才怪!”
“若
非逼得走投无路,若非不是快要饿死了只要能果腹,不管是什么食物,他们便觉得这是好日子,好日子是陛下给他们的,所以他们会为好日子欢呼,并祈祷陛下万岁,永保他们过上好日子”
盛桢默默无语。
他心中固有的执念被摧毁了。
他心中有让百姓好日子的最低目标,那就是衣食无忧。
他也为了这个目标一直努力,谁知百姓的要求居然这么低。
“陛下,以前别有用心者操纵百姓造反,是因为他们心怀投机,想通过招安走做官的捷径,自从陛下派兵剿灭鹰嘴山匪众,昭告天下朝廷的态度,也杜绝了投机者,现在匪患已是凤毛麟角”
事实加道理,盛桢终于下定决心。
“朕支持民兵训练,朝廷拨专项资金用于霖州民兵训练,但有贪墨这笔钱的官吏孟卿可直接查办,不必向朝廷通禀!”
“臣替霖州陛下谢陛下!”
练兵之事说完,该说他给霖州各据点动了小手术的事了。
修建蜂窝式堡垒,动用人力物力财力不在小数,这个也得朝廷大力支持。
人他不缺,但钱和物缺啊!
“从地势上看,霖霏两州纵横数千里,虽然在城池周围修建了好多堡寨等据点,但各防御点距离过远,孤立无援,不能有效串联起来形成阻击网,很容易被敌军各个击破,所以必须改变这种现状臣起初设想修建蜿蜒绵长的一条城墙,阻隔、迟滞、巡逻、警戒来犯之敌,还能把各据点整合成一个有机整体,相互配合、互相驰援但工程浩大,非数十年不可完成”
孟青云想到的就是长城,但修建长城没有几代人无法完成,不过他说这个设想就为蜂窝式堡寨作铺垫,并非启发盛桢修长城。
只要军事力量强大,不用长城也能把外夷赶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