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的相当不错。
……………………
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K街西北1301号,《华盛顿邮报》总部。
董事会主席办公室,传出女人的愤怒骂声。
“胡说八道!这是污蔑!”
凯瑟琳·格雷厄姆看到FBI的协助调查通知时候,气愤的暴跳如雷,她没想到Nixon和埃德加·胡佛,居然无视第一修正桉赋予的神圣权利,扼杀《华盛顿邮报》的自由发声。
凯瑟琳·格雷厄姆意识到,《华盛顿邮报》在水门事件的持续报道,触及了Nixon的逆鳞。既然已经触及逆鳞,那距离要害肯定不远了。
她叫来了自己一手提拔的总编,本·布来德利。
………………
60年代的美国虽然已有一些女记者活跃在新闻界,但主管一级的却大多是男性,至于报社老板的职位,绝对是男性的领域。
凯瑟琳担任一把手之后,《华盛顿邮报》人心惶惶,不少名编辑、名记者都想跳槽。
凯瑟琳在自传中透露,当时自己是“身处悬崖边闭眼一跳。令人惊讶的是,我稳稳地落在了地上”。
1965年,凯瑟琳作出了重大决策,提拔着名记者本·布来德利担任邮报的总编,并放权让各级主管、编辑、记者充分发挥自己的能量,《华盛顿邮报》销量节节攀升。
………………
“白宫法务部长上午给我打了一通电话。老板,我们要作出选择了。生存还是毁灭……”本·布来德利面容憔悴,水门窃贼事件的报道调查,是他一手进行组织的。
现在这场交锋的规模,完全超出了正常的新闻调查范围,白宫法务部部长的威胁很明确。
“水门窃贼事件的标题不准确。我认为应该更改成水门事件。”凯瑟琳·格雷厄姆,彷佛没有听到本·布来德利的话语,自顾自的说道。
报道中删除“窃贼”的描述,等于将整个事件从一个“普通盗窃桉件”升格成更大的阴谋论。
“凯瑟琳,对于水门大厦的相关报道。我们应该更慎重一些。律师们,建议我们停止相关报道。”本·布来德利再次建议到,他递给凯瑟琳·格雷厄姆,一份律师出具的法律风险评估文件。
凯瑟琳看着律师的文件:“把这个家伙解雇了。报社每年给他六万五千美金的报酬,是让他用法律的铁钳,粉碎《华盛顿邮报》的敌人,而不是在这里告诉我们这个该报道,那个不该报道……”
“嗯,凯瑟琳,那我们下一步该怎么做?”本·布来德利问道。
凯瑟琳在办公室的抽屉里,递给他一张报纸,说道:“你看看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