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问。
但很快,他也明白了过来,知道似乎在百姓看来,官府就不存在有人情味的时候。
王之诰不得不换种方式问:“那老翁觉得,现在来了新的中丞大老爷和兵宪大老爷后,与之前的日子有什么不同吗?”
“什么时候换大老爷了?”
王三石问道。
王之诰回道:“差不多就这半年来。”
王三石停下砍柴的动作,认真地想了想,然后道:
“难怪啊!”
“我就说,这几个月来,怎么没有什么公人相公带人来镇里抓人服杂役了!”“原来是换了大老爷啊!”
“看样子,这新来的大老爷是青天大老爷啊,把那些害人的公人相公收拾得很老实,不敢轻易下乡来欺负我们这些穷苦人了。”
“青天大老爷?”
王之诰没想到王三石会这么评价巡抚舒晟和兵备道桂萼。
而这让他仿佛打开了新世界。
因为他发现,士绅嘴里对舒晟和桂萼的评价,与百姓对舒晟和桂萼的看法,完全不同!
才十二岁的王之诰是因为对采风这事感兴趣才受雇加入《湖广新报的。
而他素日接触的圈子还是以士大夫为主,也就更多的是听闻到对舒晟和桂萼的批评,以及对严打政策的批评。
所以,王之诰现在在采风后,也就对这个世界产生了新的认识。
王之诰把王三石的回答写在了纸上,还请王三石画了押,而王三石得到的报酬则是一文铜钱。
这是严嵩规定的,让采风员可以用给钱的方式,让百姓们愿意时间来回答他们的问话。
而百姓们虽然对朝政不怎么感兴趣,但对自己的时间其实也不怎么在乎,只要给点钱,他们也就都愿意时间来回答采风员的问题。
严嵩通过这种方式收获了许多百姓的声音。
而参与此事的宗室王亲和士子们,不少也在这个过程中对湖广眼下的处境产生了新的认识,而不少平时不愿意主动思考的也因为接触到了不同的阶层不同的观点,而不得不开始主动思考新政的真正利弊。
但严嵩这么做,也让顽固的地主乡宦们更加难以接受,且非常抵触。
“这《湖广新报居然去采集庶民的看法!”
“那些愚不可及之人,能懂什么!”
“士为四民之首,只有士大夫才能代表圣人之道,代表着天下正道,代表着真正的民心所向,愚氓匹夫只需等着被士大夫教化而守法即可,现在却来问他们,难道朝廷是要与他们共天下?”
乡宦邓墨就在看见严嵩这个观风整俗使主办的《湖广新报最新一期内容时,而气得不行。
与此同在一起的黄文升也早就看了这报,而道:“我们得去跟这位严佥宪谈谈!希望他不要这样破坏物议公论!他这样做是在坏天下的根基!”
邓墨颔首:“当去!”
严嵩知道他奉旨这样做,会惹得乡宦们不满。
但从被杨廷和贬到南京去坐冷板凳,又看见自己学生因为敢揭发士大夫丑恶就迅速成为九卿之一,他就明白了。
命运已经注定他不得不跟站在皇帝这边的议礼派绑定在一起,而他只能急君父之所急,想君父之所想,才能进步,不然,他只会里外不是人。
所以,严嵩不但把这些百姓画押的采风记录送去了京师,还把组织寒门士子们写的谢恩表和赞颂新政和袁宗皋的优秀文章也送去了京师。
他这样做,为的就是让皇帝看见他已经让湖广的物议得到了极大纠正。
当然。
严嵩也把湖广一些士绅诋毁朝政、污蔑先帝和陛下等的诗词文章和笔记送去了京师,且弹劾这些人大逆不道、颠倒黑白。
而当严嵩收到皇帝让他协助湖广抚按,对整治僧尼等事务进行物议引导的新任务时,他对此只是淡淡一笑,自言自语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