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储则不由得颔首。
而王宪倒是不由得闭眼,随后,眸光狠厉地瞅了跪在地上的严嵩一眼。
朱厚熜双手抱在胸前,朝严嵩看了来,道:“平身吧。”
“谢陛下。”
朱厚熜接着又看向梁储:“元辅觉得呢?”
“臣贺喜陛下!”
梁储回道。
朱厚熜笑问道:“朕有何喜?”
“陛下又得一良辅之才也!”
梁储笑着回道。
严嵩听到梁储这话后,顿觉如沐春风,心道:“这位梁首辅真是个好人啊!”
而梁储接着又道:“臣也认为,大司马去三边总制合适!一来,杨阁老去三边的话,就太给小王子牌面了,显得我大明真怕了他;二来,大司马的威望也足以震慑群小了;三来,朝廷财政改革才是重点,而财政改革之重在于国税,国税需重臣主持,所以杨阁老还是宜留理国税。”
“至于兵部尚书,臣荐总督王阳明!”
梁储回道。
“大司马,你现在觉得呢?”
朱厚熜又看向了王宪。王宪只得叩首:“为君分忧,臣岂敢辞其劳!只是,臣也观严翰林颇敏捷识人,故请陛下割爱,准其以兵部郎中官随臣督粮饷。”
严嵩:“……”
“准!”
朱厚熜没有拒绝。
毕竟王宪愿意让出兵部尚书位,愿意为自己去边关辛苦一番,只要是合理的要求,他作为君主,都应该予以满足。
而严嵩这种翰林官,也确实应该去边关见识见识,不能只在琢磨人与钻营算计上下功夫。
朱厚熜更需要的是既能精通权谋算计也能为民做实事的人才。
接下来。
王宪和严嵩就真的开始启程去了边镇。
当然。
说是去边镇,其实离京师也不远。
因为大明京师就在离宣府、大同、蓟州不远的地方。
要不然怎么叫做天子守国门呢?
只是王宪离京,很快就引起了早就想借着这次外寇的军事行动阻止朝廷新政的护礼派注意与躁动。
“我们不能再等了!”
“应该借此机会让杨一清去边镇,不能让王宪去!”
何孟春因而就言道。
但不多久。
三法司这边,也正式结案。
刑部尚书林俊、左都御史王缵、大理寺卿颜颐寿,联名上疏孔氏一案结案,上题本说:孔氏一族的确犯了大逆不道之举,诸如谋害钦差、殴辱宗室、僭越违制、欺君不敬、劫杀商民、谋乱生事等,皆确有实证。
于是。
朱厚熜御批将孔家之罪昭告天下,列碑以记,陈于孔庙,而孔家族人皆于明日枭首示众。
护礼派的朝臣们闻知后彻底坐不住。
再加上。
不久后。
大同再有塘报传来,言小王子又增兵万骑,大同总兵杭雄不能御。
这更加激起了护礼派朝臣们的恐慌之心,和欲借外虏势力胁迫天子赦免孔家、更正大礼、放弃改制的想法。
毕竟,作为本质上是守旧者的护礼派,对外部威胁也会比别的了更加恐惧,甚至也天然有勾结外部势力,压制内部进步势力的动力。
“宪宗朝,百官哭文华门争慈懿皇太后葬礼,此本朝故事也,当效仿之!”
恰巧。
次日正是朱厚熜要于左顺门视朝百官的日子。
所以,在闻知此事后,何孟春便在这天夜晚,首个倡言起来。
张瓒附和道:“很是!当效旧例,争于阙下,请天子顺公论人心,赦免圣人后裔,重议大礼,以绝虏势!”
“不只如此,另外,还应速速派人去刑场阻止行刑。”
侍郎秦金这时言道。
也奉杨廷和指示,与护礼派走得近的编修杨慎道:“我去号召几个不用视朝